【探索頻道】同心思考加速復育台語(上)

◎簡世雄(七星中會和平教會會友)

自1895年《馬關條約》簽立,到1987年解嚴的百年間,台灣的本土語言如台語、客語、原住民族語等,先後被外來的日本政府和撤退來台的國民政府,強力推行日語、華語作為台灣的國語,導致本土語言快速式微,瀕臨消失!

現在的「在地政府」,雖仍沿用華語為國語,但至少特別頒布《國家語言法》作為拯救在地語言的依據,也就是把「復育台語」定調為「轉型正義」的國家事務。

 ◆ 台語已「嚴重瀕危」接近「滅絕」◆ 

早在2010年的主計總處「人口及住宅普查」中就赫然發現:基隆、雙北、桃園、新竹、台中等縣市的家庭,強勢語言是華語,而非台語、客語等在地語言。這已經達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訂,語言「嚴重瀕危」的標準,也就是「只有祖父母或更高輩分使用,而父母親不一定會講,也不會跟小孩子講」,若再惡化就是「極度瀕危」和「滅絕」。難怪很多專家都極力警告:如果再不急救,台語即將在本世紀末之前,從台灣消失,尤其客語和各原住民族族語更是危急!

筆者的母會是主日崇拜有四、五百人聚會的長老教會,第一堂華語禮拜,第二堂台語禮拜,第三堂是青年的華語敬拜讚美禮拜,三堂共用一套華語投影片,週報、講道文字稿、標語、公告、廣告和公事會談,全使用華語。除兩組大型台語查經班外,其他成人團契、社區班會、小組等都習慣使用華語,只有長輩們會私下以台語熱絡的交談。從幼幼班、主日學到少契,台語完全不通,非得講華語不可。
在標榜釘根鄉土、傳道師和牧師需通過在地語言檢定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中,在地語言的通用程度一樣拚不過通用、習慣的華語。這樣的現象很可能是整個社會的縮影,也就是我們推行在地語言復育的起跑線!

 ◆ 從老到少,一同為台語努力 ◆ 

滿65歲的退休長輩,台語大多是他們的母語,聽、說當然非常流利,是華、台語皆通的雙語人,但讀、寫則因一向慣用華語,並不熟悉台文書寫系統,可說是「台文文盲」,還得要從頭補修。

在「禁說方言」的禁令鬆綁後,又因為退休長輩們沒有堅持使用和傳承台語,也沒有積極營造使用台語的環境,反而順應環境使用華語,因而淪為消退台語的「幫凶」。盼望他們能抱著彌補的心情,盡心參與復振台語,成為帶頭的主力。

未滿65歲到已出校門且進入職場的社會人士,他們正在全力打拚事業、建立未來,是最忙碌的中堅分子,然而他們正是需要復育台語的主要對像。只要他們能復用台語,便可以帶動社會、家庭並傳承其後代!目前45歲以上的社會人士,至少還聽懂台語,講則可能就半生不熟,只要加把勁,相信很容易學好台語。

七、八歲到20多歲,還在學的在校生,由於政府自2001年起,在九年一貫課程內納入鄉土語言教育,所以27歲以下的年輕人都有修每週一堂課聽、說、讀、寫和台羅拼音的台語基礎課程,已擁有扎實的台語基礎。只因課堂數太少,又無實際操練的機會,還不能算已通台語。不過仍是復育台語的生力軍,尤其已有一部分人已邁進社會人士的階層,可大幅增長該階層的台語實力。

學齡前幼童的母語是華語,需等到上國小後才會接觸,盼望親人能在家庭生活中,或多或少教些台語,以便提早建立切身感!

 ◆ 復育母語就是轉型正義 ◆ 

復育動、植物,只要由一群專業團隊做研究、試驗、培育,成功後野放或大量種植即可;復育一種語言,卻需要該語言的使用者全部成員盡數學會並使用,也就是人人都要深深參與其中、同心努力。部分台語人因順應環境長期用華語,對母語較少關聯感,復育就是要喚起族群成員,深刻地認知與母語間的血緣、傳統、文化的關聯性,並要求他們負起重建、興盛和傳承的重責。

縱使像現行的「政府復育措施」花費龐大的資源,默默建立字典和拼音法,在國中小實施鄉土語言教育,興建各種在地語言的電視台,施行語言能力檢定等,但若成員對母語不具切身感和責任心,復育的概念很難深入人心,也不太感受得到急迫性。如此復育的成效將會相當緩慢,甚至趕不上台語消失的快速!

外來的政府摧殘母語,但還有「國語」可使用,損及人命、權益、資產較少,於是民眾照樣過活,不覺痛癢。對此過往外來政權的禍害,呼籲現在的政府和明智之士,要明確地提醒無感的大眾,讓他們激起極力抗爭的信念,並轉為拯救在地語言的堅強動能。台語是台語族群使用的語言,並非國內跨族群共通使用的國語,理當由族群自行維護,只因是屬於轉型正義事項,可以請求政府出力協助。

由於台語族群對台語的復育和轉型正義性,尚無堅固的信念,復育的首要步驟,就是需要由政府或輔導公益團體,利用電視的公益廣告,密集地對國人宣導復育在地語言的真義、急迫性和轉型正義性,也就是啟動復育的「誓師宣言」。目的在促使族群成員對自己母語的復育產生動機和決心,讓整個族群在充滿動力和張力下,培養對族群的責任感,竭力趕學台語,復振台語。如此,才能一股作氣,迅速復育台語!

 ◆ 復甦台語聚焦退休長輩、社會人士 ◆ 

退休長輩和較年長的社會人士有的曾親歷台語被迫害的時期,有的也時常聽聞被迫害的慘狀,對搶救台語的復育和轉型正義性最能體會,所以他們應是最樂意參與推動復育的群眾!台語就是退休長輩的母語,講的是正宗台語,在復育中,要邀請他們領頭打造講台語的環境。當講師指導後輩、參與討論、提供經驗,出力、出時間貢獻復育活動,也就是最有力的推動志工。

有一部分的社會人士還可以講道地的台語,其他大概都還能聽懂,只是講得不流利或較不道地;有些則不敢講、不願意講或不會講。而較年輕的社會人士則受有九年鄉土語言教育已具能力,所以這個階層的人只要加把勁,很容易就能恢復台語能力!

社會人士和退休長輩的社交範圍廣,最容易相互影響,只要造成風潮,很容易乘勢復用台語。當社會人士具有台語能力後,可以傳承後輩,教導自己的子女。年長的社會人士進入「退休長輩」後還可繼續傳承,所以是擴散性最大的一群。這兩個階層因還有台語背景,是最容易恢復台語的組群,若不珍惜寶貴的時機,趕緊復育,等到退休長輩老邁凋零,社會人士疏離台語致記憶淡退,那時要復育就難上加難了。不過他們還需補強台語的書寫系統,學會羅馬拼音,才能算是完成復育。

在校生中,國中小學生正在接受鄉土語言課,高中生則正拚著升學,就不去打擾他們。僅對熱心台語的大專以上學生,邀請他們參與復育行動。若想要使台語或在地語言成為學齡前幼童的母語,應從小由父母在家裡教導,才是最自然、最根本的方法。但現在的年輕父母並不慣用台語,恐怕難於勝任,只好等他們能講比較流利的台語之後,才開始建立華、台語並用的雙母語習俗!

 ◆ 復育的捷徑是雙語混講 ◆ 

在全國民眾長久慣用華語的現況下,若突然要求台語族群學習或使用完整的台語,恐怕難上加難,不易達成。不如趁退休前輩仍可以講完整的台語,社會人士還或多或少知曉台語之際,趕緊抓住關鍵時機,利用「講華語夾帶台語」「華、台語交替混講」等借力使力的變通方法,建立講台語的習慣,這是最能集中精力、最便捷有效的方法。

「講華語夾帶台語」是在講華語時,為了提高話語的生動和突出性,巧妙地穿插俏皮的台語。穿插的台語最好是易學的詞語,幽默、俏皮、搞笑、讚美、招呼等內容都很適宜。若能時常「講華語夾帶台語」就有學習和使用台語的機會,並可以深刻體會台語的優美和價值。至於這些適於夾在華語中講述的語辭,期盼前輩、老師、專家、網紅等人士能帶頭倡議提供,並集中儲存在網路上,讓學習者隨時從手機學習使用。盼望「講華語夾帶台語」先成流行時尚,再成習慣,最後可達「華、台語交替混講」的境界。

至於如退休長輩等熟悉台語的人士,希望能帶頭使用完整台語,營造使用台語的環境,帶動後輩習用台語!至少也要「華、台語交替混著講」,以便打開「單用華語」的環境,提高台語的使用率。學台語需要敢講、敢試,就是「做中學」或「錯中學」。另外,如遇到有人講得不夠完美的台語時,請不要嘲笑、批評,反而要給予溫馨的改善建議,更加上誠心的鼓勵。我們深深期待能很快打破「單講華語」的習慣,時常穿插台語,形成「華、台語混用」的社會! (待續)

【探索頻道】同心思考加速復育台語(下)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