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眼光讀經工作坊】讓聖經信息落實台灣處境

【林宜瑩專題報導】今年「新眼光讀經寫作工作坊」3月21、22日選在七星中會雙連教會舉行,主要目的為幫助寫作牧長對於聖經詮釋及負責經文能更精確掌握;這次「新眼光讀經寫作工作坊」邀請新竹中會大溪教會牧師胡宏志專講「教會節期與新眼光讀經運動」、台灣神學院舊約助理教授曾宗盛專講「現代台灣的處境化聖經釋義」、台神退休教授孫寶玲專講「耶穌生平及馬太福音導讀」,也讓寫手分組進行討論。

第66屆總會議長徐信得在開會禮拜證道時,引用聖經馬可福音10章17~31節指出,上帝眼光中的富有跟一般人擁有財富是不一樣的,財主不願放棄世間財富而鬱卒的離開,因此耶穌才說「駱駝穿過針眼比財主進神的國還容易」。徐信得表示,當年耶穌對財主提出「變賣一切來跟從我」的挑戰,如今仍舊存在。他以「原本可過富裕安穩生活的陳守實弟兄,為了幫助脊髓損傷者舉家搬到花蓮吉安創立主動廚房」為例,說明人如何因為看到跟隨耶穌的真價值,而改變人生方向。

胡宏志指出,教會節期是以基督事件為中心,分為聖誕週期(Christmas Cycle)、復活週期(Easter Cycle)、在這二個週期之後各有一段常年期(Ordinary Time)。聖誕週期包括待降節期、聖誕節期及主顯日。第一段常年期從1月7日至「聖灰週三」前一天,常年期第一主日為「主受洗主日」,最後主日為「變貌主日」。

曾宗盛則從聖經釋義角度指出,從如何看待蔣經國是怎樣的歷史定位,就可知台灣社會像是處在平行時空「多方向記憶」的多元處境一般,致使台灣基督教會與神學傳統呈現多樣面貌,讓詮釋者都站在自己有限的時空背景、社會文化、政治立場、文化傳統來詮釋聖經,他也探討多方向詮釋經文的可能性,認為若是聖經解釋能融入「解經者」的在地經驗或故事,就能產生處境化的聖經解釋。

孫寶玲以馬太福音中的耶穌生平與意義為題,從登山、差遣、天國比喻、教會紀律、終末等「五經」結構透鏡看耶穌的生平,帶領大家如何從馬太福音了解耶穌是誰?有何意義?與我或世界何干?孫寶玲認為,詮釋聖經者應建立聖經文本與讀者之間的關係,引導讀者進入文本,也認為詮釋前必須有前設及規範,否則容易造成意義成疑等問題。

在這次工作坊除了上述三場專講,也規劃更多分組討論時間。第一天晚上以「如何落實台灣處境的聖經信息」進行討論;後續第二天的分組討論時段,依照寫作範圍以5至8人為一組,就各寫手所提繳的內容進行分享、討論,期盼透過寫手們彼此分享交流,豐富寫作內涵。工作坊最後,由傳道主委蔡政道牧師帶領閉會禮拜後結束。

總會議長徐信得證道(攝影/林宜瑩)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