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走廊】千古奇冤,公義的刑罰──受難與復活主題電影賞析(上)

電影《受難記》劇照。

受難與復活,關鍵在一場屈枉正直的審判。我們期望司法可以主持正義、彰顯公道,然而經驗告訴我們不總是如此,甚至不少時候,我們看到的是顛倒是非、模糊黑白。上帝的公義何在?我們藉著幾部電影反思,分上、下期刊登。

◎荊墨

電影《綠色奇蹟》劇照。

身為冷山監獄第一線的獄警主管,保羅看過形形色色的罪犯。然而,當約翰‧考菲踏入死牢,保羅和其他獄警仍是因他異於常人的高大壯碩而駭然,恐怕他若發狂起來,就算所有人一擁而上也難以制服。所幸考菲出人意外的安靜平和,默然走入對他體形來說略嫌侷促的單人牢房,開始等候死刑的日子。

1999年上映的電影《綠色奇蹟》(The Green Mile),便是這樣一個以死牢為背景的故事。保羅晚年時,追憶和暱稱自己是「咖啡」的考菲相遇之時,猶是以電椅為主要執行死刑方式的1930年代。對體形非比尋常的考菲來說,單單塞到電椅,就是專屬於他的折磨。對於可預期的酷刑,考菲卻似乎很淡然,讓保羅不由得開始好奇。

電影《綠色奇蹟》劇照。

  無 辜 

無論罪犯如何窮凶極惡,保羅仍期望保有他們生命最後的尊嚴。即使進到保羅看管轄區的都是罪刑重大之流,但是在他們坐上電椅之前,保羅還是儘量給予他們基本的尊重,和他們閒話家常,聽聽他們有沒有什麼未竟的心願。其中幾位受到極刑的死囚,談吐舉止一如尋常人,不禁讓人想起許多歷史有名的凶犯,日常也貌似平凡人,甚至以行善著稱,所以有誰能說怎樣的人是絕對不犯罪的呢?

隨著與考菲互動日增,保羅逐漸發現蹊蹺。考菲實在不像犯下重大罪行的人,他甚至可能比保羅認識的許多人都還來得人畜無害。尤其特別的是,考菲有超乎尋常的能力,能夠感受他人的痛苦並醫治他人的疾病,死囚老戴私養的老鼠、保羅的宿疾及典獄長夫人的病痛,都因為他奇蹟式痊癒。而考菲治癒他人的方式,竟是自己替代承擔,因為他人的疾病越複雜,考菲承受的痛苦就越巨大。每次治癒,對考菲都是利他而不利己。

凡此種種,讓保羅心生疑惑,考菲真的犯下姦殺兩名小女孩的惡行嗎?尤其當考菲想起兩名小女孩時,為她們撕心裂肺的樣子,哀慟程度不下於小女孩的父母,更是叫保羅疑竇叢生。

 真 相 

終於,在一次與考菲接觸時,考菲使用他的能力讓保羅看到事情的真相。原來,凶手真的另有其人,發現命案而抱著兩名女孩屍體痛哭的考菲,只是當了無辜的代罪羔羊。

但保羅即便知道真相,也沒有辦法拿出科學證據替考菲翻案伸冤。事實上,心力憔悴的考菲亦無意為自己伸冤,只一心亟盼與兩個女孩在天堂相逢。對他人痛苦感同身受甚且代替承受的他,默然蒙受世上最大的冤屈,接受無可挽回的罪名與刑罰。保羅只能百般無奈,眼睜睜看著考菲走向電椅。

電影《綠色奇蹟》劇照。

 冤 案 

《綠色奇蹟》上映時獲得極大的迴響,演員皆是一時之選,詮釋人性的善與惡入木三分,讓觀眾深受觸動。電影探討的死刑議題,亦讓人深省死刑的意義。在人類歷史上,無辜之人被送上刑具這種場景所在多有,即使死後得到昭雪,也是逝者已矣。然而,兩千年前有一宗冤案,卻有截然不同的本質,並帶來空前絕後的結局。

那是一場毫無懸念的構陷,始作俑者想方設法要陷害那無辜之人,審判官也知道那干人乃是出於嫉妒而抹黑(馬太福音27章18~25節),連同時受刑的罪犯都知道那人沒做過一件不好的事,不應該在刑場上(路加福音23章41節)。不尋常的是,那個被冤枉的人卻坦然面對。祂的從容就死,不似考菲般出於生無可戀的疲憊,乃是因為祂深知,死亡即是祂的歸途。

電影《受難記》劇照。

2004年上映的電影《受難記:最後的激情》(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呈現了那場審判的過程及後續,一度在基督徒當中掀起熱潮,吸引不少人進入電影院。導演梅爾‧吉勃遜(Mel Gibson,1956年~)作為天主教徒,對耶穌受難的理解著重於受苦,鏡頭呈現的極刑逼真程度令人不忍直視,在感官極度刺激下,確實很容易與戲中人物共感,彷彿置身現場同受鞭傷,與人子同行那趟苦路。

《受難記》整體主軸更類似客觀的紀錄片,並未詮釋太多福音信息。因此基督徒或許可以藉著電影情節想起聖經記載,但對聖經陌生的人,可能對若干情節感到不知所云。換言之,這部電影堪稱精采的劇情片,但若要用以傳揚福音,還需要更多旁加的解讀與說明。

 本 質 

如果我們僅是同情那人無辜受苦、感嘆那樁悲劇,那麼我們和先知口中的人一樣,都未真正認識這刑罰的本質乃是「祂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以賽亞書53章5節)。

電影《受難記》劇照。

「為我們」正是這刑罰的關鍵詞!在我們還不知道自己得罪上帝、被上帝視為可怒之子的時候,那本該加在我們這些罪人身上的鞭傷、讓我們釘在上面的十字架、由我們承受的死亡,通通都歸在祂身上。上帝按著祂永恆、美善的旨意,讓祂的獨生子承擔我們既眾且重的罪;耶穌按著對聖父的順服、對人捨命的愛,道成了肉身,親嘗那苦杯,踏上各各他之路,如同律法書所載的贖罪祭,祂成了羔羊,在營外受苦、受辱。為了我們的緣故,就是這刑罰的本質。

電影《受難記》劇照。

 公 義    

我們若沒有回到聖經,會以為耶穌所受的刑罰、苦難,只是另一宗人為的司法冤案。然而,那位來自加利利的教師淪為階下囚時,以尊貴的姿態向擁有權力的官長指出,真正的權力來自天上坐寶座的至高者,若非上帝允許,祂毫無罪愆的兒子不會被交付在人的手中(約翰福音19章6~11節)。

而新約的作者因著聖靈的啟明闡述福音真理時更指明,就上帝擬定的救贖計畫而論,耶穌的無辜乃是不可或缺的要件。唯有無罪的耶穌,才能代替我們成為罪人、承受刑罰,好讓我們在祂裡面成為義,因而與上帝和好(哥林多後書5章18~21節)。

這宗千古奇冤最獨特之處在於,從代贖的角度而論,實是無比公義的刑罰。古往今來,沒有一次刑罰公義的程度及果效勝過它。耶穌上十字架受刑罰,付出極貴重的贖價,蒙祂選召之人的罪歸在祂身上,而祂的義歸在罪人身上,因而罪人得以稱為義人,徹底解決罪的問題(羅馬書3章19~31節)。

而我們也在耶穌捨命成為挽回祭的事上,認識上帝的愛,曉得這愛讓我們可以坦然面對審判。因為這愛成就的莫大恩典,已然除去了懼怕與刑罰(約翰一書4章10~19節)。 (待續)

【藝文走廊】復活新生,一天新似一天──受難與復活主題電影賞析(下)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