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頻道】同心思考加速復育台語(下)

◎簡世雄(七星中會和平教會會友)

自經歷外來政權統治的120年來,雖然台語人還可以用台語交談,但記錄、書寫則大多使用日文或華文,台文書寫系統因而長期荒廢,當然也不會流通,以致無法時時精煉,並隨時代推進而同步進化。因此雖然如「台語漢文」(如聖經、詩歌)仍能維持原來的標準,但口語化的白話文,就有「以漢字表音」「台化漢字」「台製漢字」等情況的產生。由於既無專屬機關管理,又沒有特定準則,於是各自發展,導致分歧。許多已脫離傳統漢字的用法,熟悉漢字的人們很難一看就懂,需經一番揣測。近期則大幅「華文化」,逐漸失去正統的台語風味。其實況,可參照教育部的《臺灣閩南語常用辭典》和「臺灣閩南語推薦用字700字表」,或各類廣告、文章、電視字幕等,即可了解其嚴重程度。

 ◆推動台語書寫系統的現代化◆ 

為了讓慣用現代標準漢字的台語族群可以輕易看懂、學會台語文,在復育台語之前,應從梳理荒廢百年的讀寫系統開始。現代化的原則可分三點來講:

第一,以固有台語的聽、說語音為基本準則。

第二,表明和記錄語意用的書寫漢字。由於漢字是數千年來廣用於大陸中原、台灣、日本、韓國、越南等地的跨族語文,每個字都有其傳統的意義,所以應該使用表義的「本字」。如果實在找不到適合的漢字,可能就是「有音無漢字」的台語文,乾脆就用音標表現,而不宜勉強借用漢字的音,以致使閱讀者誤將「代音漢字」當作「表義漢字」解讀,因而產生語意上的誤解。

第三,台語文使用的漢字,最好以字典或電腦所收載者為主,避免使用過度奇特的罕用字,造成書寫和輸入的額外困擾。主要用意,就是希望台語的讀寫系統能回歸接近傳統的漢字系統,以免發展成另類的「台式漢字系統」,而令慣用華語的國人額外學習一套變異的漢字系統,徒增復育台語的困難。

我們可以試想:果真有一天台語「升格」為最通用的「國語」時,台語文將成為通用於全國的公事文字,那時就需要有一套大方、穩健、流暢的語文,易學好用且具島國多元包容風格!

衷心期盼台語文能成為一套四平八穩又成熟的語文,並可以和華語分庭抗禮。不過,台語文要採取現代化、正統漢文化,抑或仍維持特殊的傳統台化漢文,則尚需專家評估,此外,也要居住在這片土地上的所有族群一同決定!台語的現代化工程既專業又浩大,且是屬於政府的權責,必須花一點精神說服政府採行。

 ◆以漢文為基礎,發展漢字型音標◆ 

現行的台語音標,是教育部於2006年公布實施的「台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台羅音標),是「教會羅馬字拼音」(教羅音標)的延續,所以使用的音標是歐洲的羅馬字,與漢字的外形有很大的不同。由於台語文的書寫有一部分需用音標(白話字)「代字」,因此形成在漢字群中夾雜羅馬字的奇特現象。

早在9世紀,同樣也使用漢字的日本語文就以漢字為藍本,創出「片假名」及「平假名」作為音標和代字使用至今,由於音標極類似漢字,與漢字混用極為融合。韓國也早在1446年,以人的舌、脣、齒、喉為樣本,創造極簡易的「諺文」,一直到樸正熙擔任總統的時代,和漢字混用毫不尷尬。

為了使台語文也有適合夾用在漢字中的音標,筆者建議,利用人工智慧(AI)或電腦快速創製「漢字型音標」。方法是對應於現行台羅拼音法的每個羅馬字音標,利用AI或電腦設計三劃以內的「漢字型音標」。讓台羅拼音法兼有兩套音標,一套是「羅馬字音標」,另一套是「漢字型音標」,字形雖有別,但發音則一致。所以「漢字型音標」就是台羅拼音法的音標,當然是適用台羅拼音法的一切規定內容,教學法、教學工具等也共用,絲毫不必變動。使用者可依自己的條件和喜好,自行選用「羅馬字音標」或「漢字型音標」。

此一利用AI或電腦獲得「漢字型音標」的建議案,是不變動現制,成本最省、耗時最短而且效果非常顯著的方法。若強求使用現行漢文中夾雜羅馬字的台語文,有些民眾可能會覺得:「在歷史悠久的漢民族文化裡,又是如此現代化的台灣,為何還要借助羅馬字?」就從國家形象、民族意識、個人觀感等各層面而論,都會引發不小的反感,成為推動復育的絆腳石,甚至成為失敗的導火線。如果將「羅馬音標」改為「漢字型音標」,問題就可迎刃而解,巧獲雙贏。

另外,如果「漢字型音標」推動有成,還可以作為手機的台語輸入鍵,讓台語成為手機的一種通用語文,更有利台語的普及化。不過,台羅拼音法是政府頒定的,想要有所變動,非得說服政府不可,然而這又是一項相當大的難題。

 ◆台語復育需要領導者◆ 

由於台語族群既無族長也無組織,最方便的方法就是推出適當的公益法人,承當主導和執行的任務。
對外,這個法人需具有協助政府執行台語復育計畫的能力,也要有自訂計畫、建請政府採行的能力。此外,還要能承攬政府復育的委外案件,更要會向政府爭取復育的補助經費。

對內的基本裝備是:深入了解族群的台語能力結構,對台語的認同度,對復育台語的意願,以作為訂定計畫的依據。需很快地整合既有的台語推行單位、人士及網站,並與之建立合作機制,以便能組織化地推動復育計畫;更需架設親和、多元的網站,和族群連結,建立密切的「關係」,形成凝聚力。

推動策略方面:第一、借強力宣導,引發族群的自決,建立復育的環境和氣氛;第二、復育對象先緊縮在退休長輩和社會人士;第三、復育的方法是借力使力的「講華語夾帶台語」和「華、台語交替混用」的折衷辦法,並附帶打破單講華語的社會習慣;第四、倡議「漢字型音標」「書寫系統現代化」,對台語做根本上的改革,提升競爭力。

此外,也可超前部署,編輯適當台語教材,連同台羅拼音法,鼓勵民間廣泛辦理講習會,傳授正規台語;承包政府現行的台語能力檢定、台語演講、台語講故事等案件。待時機成熟後,推動「認養講台語團體」活動,鼓勵企業、賣場、團體等參與,標榜對內、對外均可使用台語。將復育活動推廣到社會的各角落,更可利用懸掛標誌和張貼醒目標語等,增強復育的聲勢,加強民眾的參與感。亦可舉辦大型活動,辦演講會、研討會,製作印有標語的紀念品,發行台語書刊、桌遊、卡片等,都是法人的專業,勢必有精采的發揮!

期盼未來法人組織若成立,會擁有英明的領導者、各類專家和有力的幹部;能訂妥長、短期復育計畫,建立制度,並募集充足的經費,讓機構更為健全。而在轉型正義的理念下,帶領台語族群、協同政府,有策略、有計畫地執行復育大業。希望能在短期間內完成復育大業,並成為國際的見證!

 ◆邀請大家同心籌備「加速的」復育計畫◆ 

政府的台語復育措施,早從2001年起列入九年一貫課程,教授每週一節的「鄉土語言」課程迄今,並設立各種「在地語言」的電視台,編訂台語字典,和每年舉辦語言能力檢定等。然而20多年來,台語的使用率未見大幅增長,成果似乎趕不及台語的消失速度!「復育台語」是台語族群對歷史、文化的責任,當然不能坐視族語快速的流失,應該勇於承擔拯救的重責。

筆者建議,台語族群應趕緊推出有力的領頭團隊,以電視廣告,強力宣導復育的重要性,使全族群成員在有決心、有壓力、有氣氛的環境下,聚焦還有台語能力的退休長輩和社會人士,用「講華語夾帶台語」和「華、台語交替混用」等較輕鬆的方法,打破「純講華語」的現世習慣,適時使用台語,以便順利保存台語。

更理想的是,先將台語的書寫系統現代化,同時改用「漢字型音標」,讓台語文徹底脫胎換骨,成為更成熟更穩健的語文,俾面對「華語」具有更強的競爭力!如此強力快速的做法,應可和政府「打基礎型」的緩慢措施,相輔相成。不過以上所述僅是個人常識性的管見,必有許多疏漏,敬請多方指正。

復育大業是族群眾人之事,必須綜合更多更有效的高招,盼望先進、專家、學者能多多提供高見,以期融合成更強有力更完善的方案,俾供族群作最後的決策。當然如有幸早遇適宜的法人團體,願熱心承接復育的重任,那就是台語族群的福氣,也是上主的賜福。如若更進一步蒙政府納併為復育台語政策之一,那更是國家之福,也是幸蒙上主的保佑了! (全文完)

【探索頻道】同心思考加速復育台語(上)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