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性之旅】車行台11線公路海線

速寫海線上的聚落成功鎮,有幾條像是伸向大海的街道。

文圖◎劉聖秋

東部的大山大海常帶給我心靈的震撼。長居都市的我,每每車行台11線公路,也就是海線,就不自覺關掉在城市車流裡形同自動駕駛的出神模式,切換成五感並用模式。遼闊的大海、層層遠去的海岬、海階的聚落、平原的田野,在每個過彎或是繞行下坡路段,當大景一個個撲面而來又在椰林與欖仁枝葉間飛掠,人似乎才真的醒了,意識到何謂當下。

大山大海一路相伴的海線公路。

 寂美月海    撫慰海線旅人 

夜行海線,是另一番美感經驗。每當皓月當空,就有月光海相伴。儘管車隨公路蜿蜒前行,離岸忽遠忽近,海面迤邐的波光卻始終維持一個難以逾越的距離,像舞台上的舞者,只讓人遠遠欣賞,無法靠近。

皓月當空下的月光海。

不過海上月光有時並不那麼難以親近。有次夜裡,我從台東市獨自開往成功鎮,駛過一座跨過馬武溪溪口的小橋時,停車下來望海。海浪拍岸的聲音沉悶,風從身後幽暗的溪谷吹出來,除了風聲、浪聲,海線公路很是寂靜。我在這裡看到粼粼月色伸進溪流裡,那是海上月光最靠近我的一次了。

被彩雲、山、海環抱的海岸聚落。

 駐地藝術    豐厚海線人文 

海線沿途除了自然環境,周邊不乏大型裝置藝術品,與地景相得益彰。行之有年的南迴藝術季、東海岸大地藝術節等藝術展,在開闊的山海間,已然累積了不少駐地作品,其中有幾件就座落在海線旁。

伊誕.巴瓦瓦隆的作品《呼喚南島的風》。

矗立在尚武路段的《呼喚南島的風》柱群,是排灣族藝術家伊誕.巴瓦瓦隆的創作,木、石和鐵件構成柱身,柱頭是倒角椎形的百合花造型。撐起百合花冠的鐵彈簧構件,韌度恰好可以回應海風的吹拂。柱群就像一群隨風搖擺的百合花,直挺挺伸向天空,銘黃色襯著海天一線的藍,行走其間,感受到安靜又強韌的生命力,給人十足療癒。

都蘭路段的新東糖廠是一處海線上的文創園區,噶瑪蘭藝術家溫鐘憲進駐於此。溫鐘憲常以貨運裝箱用畢的木棧板作為創作素材,他說棧板平整又堅固,是很不錯的木料。在藝術家的創意和巧手下,棧板成為一件件拼板藝術,有些作品應用在家具設計上,匠心獨運。此外,藝術家還蒐集自老屋拆下或從事雕刻餘下的各種木料,製作成原木筆。機具就在展場,每枝筆都歷經刨製打磨、上固化劑定型、再視當時溫溼度繼續數次打磨的製程,直到筆型平整完美,老木料也有了新生命。

 食育農育    傳承阿美文化 

海線往北,在豐濱這裡繞過了八里灣溪和丁子漏溪匯流入海的溪口,轉折到尚未合流的地帶,形成了一個大彎,伸到貓公部落的外緣。這個大彎因連著部落的主要道路,開了好些店家,還有便利超商,是個熱鬧的三岔路口。若一路夜行而來,習慣了漆黑的海線後,會覺得這裡特別明亮。事實上,有許多旅客會在此補給餐飲,像個小驛站。

前陣子,我隨一位親職教育講師到豐濱國小,位置就在這個路口旁。豐濱國小位在岔往部落的道路邊,八里灣溪環繞校區後方,是一所小而美的學校。它同時是一所教育體制內的實驗學校──阿美族聖山Cilangasan實驗學校,開辦傳承部落生活智慧的文化課程。

豐濱國小志工媽媽示範如何將刺蔥的葉與刺分離。

校園靠溪的一邊有片整理得欣欣向榮的菜圃,大約三間教室大的範圍栽種著阿美族日常野菜食材,這也是學校文化課程的一環。在菜園瀏覽時,我發現一株枝條和葉脈都長著刺的刺蔥,常駐校園照顧菜圃的志工媽媽告訴我,可用刺蔥煎蛋,還能煮湯,都很美味。我好奇滿是尖刺的葉片如何入菜?只見她把葉片對折,撕除長刺的葉脈,手法俐落。

中午有幸吃到媽媽們煮的料理,其中有種外觀似楊桃、長約十多公分、有四條脊棱的四棱豆,口感爽脆甘甜,很是特別。還有芫荽,就是香菜,滿滿一盤當一道菜吃,卻沒有強烈的辛香味。阿美族料理多是野菜汆燙,風味清爽,吃得到菜蔬原本的滋味。校長說,雖然知道烹煮方式,但跟地方上媽媽的料理相比,風味就是有差。可見文化傳承似乎還有某些細微卻難以傳達的奧妙。

鮮美的阿美族野菜料理。

 蕃薯寮溪    造就獨特地景 

海線往北到牛寮坑一帶,已是遠離海岸的山路,隨著山勢,公路南迴北轉,相當曲折。

蕃薯寮溪流經質軟的沉積岩地帶,形成河階地景。

駛出芭崎隧道不久即抵達蕃薯寮休息區。旁邊的十八號橋是海線公路橫跨蕃薯寮溪谷的橋梁,過馬路的西側較低處是十八號舊橋改成的景觀步道。這裡有東海岸最獨特的地貌,從橋上往西眺望,是平緩的溪谷盆地,芳寮方向的河階坡地散布著房舍、農地,清淺溪流蜿蜒而過,景緻秀美;往東望去,卻看到溪流切出一道寬45公尺、深達百公尺的險峻峽谷。

蕃薯寮溪在堅硬的火山集塊岩地區切割出險峻峽谷。

造成這樣的景觀,主要是因為東西兩側的地質不同,橋西是質軟的沉積岩,橋東是堅硬的火山集塊岩。一橋之隔,蕃薯寮溪造就田野與峽谷截然不同的景觀,實是奇妙。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