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婷專題報導】「小米園網站工作室」執行長賴約翰師丈,曾任國小教師32年,在1998年、網路普及初期就參與相關培訓並建立個人網站;如今他擔任Payuan(排灣)中會官網管理人,也結合影像專業在網路分享信仰見證和排灣文化,更利用網路建立銷售平台推廣自家園地的農產品。

文字事工 啟發媒體經營的興趣

回憶自己投入媒體經營的「啟蒙」,賴約翰師指出要從自己對撰寫文章的興趣和習慣開始談起。他坦言自己其實過去並不是那麼擅長撰文,但過去在屏東教會上主日學,當時仍為神學生的邱善雄牧師擅長講故事,其生動精彩的表達方式,讓對台語不那麼熟悉的賴約翰仍可以沉浸在聖經故事中,也對「說故事」非常感興趣。

賴約翰就讀屏東師範專科學校(現今國立屏東大學,前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期間,實習課和即席演講課都是分享聖經故事;這般另闢蹊徑的創意與表現也獲得學校頒獎肯定,給予他「表達」的自信,於是畢業後進入國小服務,也曾參與多項國語文比賽。某年,賴約翰參加長老教會舉辦的全國原住民族寫作文學營,他以現代詩形式創作並投稿《台灣教會公報》,首次投稿即獲得刊登,促使他開始自己寫作與投稿的人生,主題聚焦在信仰和服事生活的點滴。

(攝影/林婉婷)

有了平面媒體投稿經歷為基礎,在1998年政府推行數位普及時,武潭國小便派他前往接受相關培訓,他也因此認識網路與媒體,並意識到傳播與寫作的興趣能相結合,成為所有受訓人員裡首位建立網站者。賴約翰當時經營學校網站也經營個人網站,甚至會利用個人時間積極參與原住民活動並報導、分享在網路,還曾被記者朋友笑著說「老師不要搶我們飯碗」。

他也向母會Piuma(比悠瑪)教會建議設立網站來服務部落,並獲得小會支持;該網站還曾參與比賽獲得全國首獎。在網路與媒體剛興起的年代,他的行動和成果引來許多關注,而個人網站「排灣族小米園」在2001年榮獲《天下》雜誌評選200個教育好站。

賴約翰回首這一路走來,特別感謝上帝祝福,尤其在後來獲得Payuan中會中委會邀請分享何謂網路媒體,又加入大眾傳播事工部、架設且管理中會官網。賴約翰相信這都是上帝預備,「所有的一切,還是服事最快樂。」

回應趨勢 透過影像與網路見證

在2010年,從教職退休的賴約翰成立「小米園網站工作室」,提供活動攝錄影、網站委建與維護、紀錄片及採訪錄製等服務。關於成立工作室後的最大轉變,賴約翰點出,立案的工作室具有專業性和制度化,因此Payuan中會的媒體經營委託簽訂正式契約,公部門和其他團體的委託也接踵而來,「因為有工作室,可以更自由地、充分地發揮。」賴約翰提到,也因為這些工作委託與拍攝行程,他有機會更深入接觸各部落文化和特色。

關於拍攝,賴約翰提到自己退休那年有幸參與原住民文化事業基金會的培訓計畫,學習新聞和紀錄片拍攝,後又參加並入選該基金會的人物紀錄片徵件,以鏡頭記錄時任Nansiku(南世)教會牧師的Ljumeg Patadalj(蔡愛蓮)如何帶領信徒們面對「福音與文化」議題。

歷經1年拍攝與製作,完成時長52分鐘的紀錄片,獲得「可看性強」的評語肯定;賴約翰曾舉辦巡迴播映,也把紀錄片提供給神學院圖書館,希望有助於神學教育。過去主要耕耘文字見證的賴約翰談到,自己正在嘗試從純文字轉型為「微紀錄片」,現在正在拍攝從警界退休的Tjuvecekadan(佳崇)教會長老見證故事。

現代網路發達,加上社群媒體推波助瀾,每個人都成為「主角」,賴約翰特別鼓勵基督徒要把握機會傳福音;例如他將Payuan中會網站和社群媒體連結,形成「連動行銷」,「臉書是前線,網站是後勤。」賴約翰說明,他親自邀請多位傳道人、長執和公眾人物擔任專欄作者,不用額外提供文章,只需要在官網連結他們的臉書發文並善加分類,就能促成「網網相連」,「這是很美的連結,使用者透過媒體呈現福音和見證,也看見長老教會排灣中會的信仰生態。」

(攝影/林婉婷)

得時與否 都要忠心在媒體服事

從早期就投身網路媒體經營的賴約翰直言,在社群媒體興起以前,網站並沒有「點讚」功能,因此經營者難以直接從網頁收到使用者的即時回饋,然而,當年仍有不少身在維也納、美國的台灣人讀者看見他架設的網站,並透過電子信箱等方式主動與他聯繫、分享心得。因著這些珍貴的交流經驗,賴約翰表示自己不會執著於「點閱率」,也引用提摩太後書4章2節「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的教導,強調經營媒體不論是有人看的「得時」或沒人看的「不得時」,都要堅持下去,因為是為上帝福音而做,不是為人的讚美而做。

賴約翰也說明,社群媒體有其傳播規則和限制,另外還有議題性的吸引程度等因素,因此點閱數據是經營參考,但不要因為點閱率低就灰心、沮喪,「會點讚的顯現讀者,但媒體經營也要顧及隱性讀者。我們要成為媒體的『主人』,要走出自己的核心價值。」他相信媒體是上帝福音的管道,基督徒經營媒體不是以數字作為成功的指標,「在上帝眼裡,為他做的都是事工,只是他成就的方式不同。」

賴約翰又指出,在當代主流媒體多關注成功人物之時,小眾媒體就可關心那些忽略的人事物,更顯示「近距離」的觀點和故事,「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他說,「只要忠心為上帝,在上帝恩典中做好管家,我們就不虧欠什麼。」

建立共識 經營網路媒體的關鍵

教會要如何開始網路媒體事工?賴約翰根據自己的經驗與觀察,強調教會整體的共識很重要,不然哪怕教會設有資訊組,但沒有穩定經營也是形同虛設。有趣的是,他也發現教會通常會經營臉書,但未必會有網站;他推測或許是臉書有即時回饋機制,所以帶來一定程度的成就感和互動性,不過賴約翰提醒,比起社群媒體,網站更有系統,也可以保存和搜尋資料,因此希望讓民眾完整認識教會,還是要透過網站,「尤其官網就是代表資訊的正式性和正確性,這很重要。」

賴約翰建議,網站與社群媒體經營有不同概念,網站具有「服務性」,不只是與「有關係」的讀者們交流,而是與普世分享資訊;他坦言這種觀念轉換與態度建立是不容易的,「願不願意還是根本問題。」目前他認為要求每間教會建立官網還是有難度,現階段可以先學會使用和參與中會網站。

另一方面,Payuan中會網站的專欄作者們眾多,雖然都是長老教會的牧者或信徒,其實也有政治立場不同的情況;然綜觀網站內容,都是中會和教會消息,以及專欄作者們的信仰見證,並沒有對立或謾罵的問題。賴約翰談到,過去自己經營網站,也不會特別去限制、刪除那些與自己想法不同但真心討論議題的留言;作為開放社會瀏覽的媒體,他認為本該具有一定程度的包容與風度,開放給使用者們表達與交流多元觀點,也見證了「雖然有不同立場,但我們都是主裡的弟兄姊妹」。

同系列專題報導:【傳播福音的使者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