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廣場】你或許比你想像的更討喜

(相片提供/Pixabay)

◎蒂維洛普

你是否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在與陌生的人交談過後覺得自己的表現不好,因為覺得自己講錯了什麼話而後悔不已;分享了一些對方好像不感興趣的事情,覺得自己肯定會被當成無趣的人,在對方的心目中留下了壞印象。如果你覺得自己符合這樣的描述,那麼你並不孤單,許多研究顯示,大多數的人過度低估自己,不論是在自己的能力上或是留在別人心中的印象上。

其實在多數的情況下,我們與對方的相處往往比我們自己所想像的要更好,而這種低估自己被對方喜歡程度的現象被稱為「喜好差距」(liking gap)。關於這個現象,美國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心理學家艾瑞卡‧布斯比(Erica Boothby)與古斯‧庫尼(Gus Cooney)提到他們的一次經驗。

有一天,布斯比正在與一位初次見面的朋友聊天,庫尼則坐在一旁。庫尼感覺兩人的對話十分順利,然而布斯比卻十分擔心給對方留下了壞印象,他們懷疑這樣的現象並不罕見,於是便做了一系列的研究。他們尋找一些互相不認識的人來進行對話實驗,並在對話結束後讓受測者對自己與對方進行評價。而結果證實了他們的猜想:多數的參與者對於自己的表現都是不切實際的悲觀;或者可以說,他們在對方心中留下的印象遠比他們所想像的要更好。

我們與別人相處時往往太過於擔心自己給別人的印象,過度關注於自己有沒有說錯話或冒犯到對方,反而忽略了許多正向的信號,例如對方對你的贊同或是微笑。另外一篇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的研究也發現,四歲以前的孩童沒有表現出明顯的喜好差距,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開始知道人們可能會隱藏自己的負面情緒,並且必須去猜測對方的感受,因而造成喜好差距。

也許下次你在認識新朋友之後對自己的表現感到懊惱時,你可以放寬心一點,你的表現沒有你想的那麼糟,而且你也比你想像的更討人喜歡。 (作者為工程師)

 廣場徵文 

您對教會有什麼期待?對社會現象有什麼看法?歡迎站在信仰角度回應社會與教會現象,也歡迎回應本報的報導和文章。文長勿超過800字。本報有刪改權,恕不退稿。歡迎不同觀點在此對話,公報廣場文章不代表本報立場。來稿可用筆名發表,但須註明真實姓名、聯絡電話與地址。若投稿兩個月內未通知採用與否,請另行處理或改投他報。投稿請多利用email:write@pctpress.org;傳真:06-237-8882。請勿一稿多投。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