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宜瑩專題報導】台灣真的缺電嗎?綠主張綠電合作社理事主席黃淑德表示,台灣民眾在使用能源時,缺乏考慮自己與他人、地球之間的責任,以至於在採買電器、車輛時都以最便宜為優先,而不是以環保、避免危害他人健康為考量,加上台灣電費在全球排名上是第6、7名便宜的國家,台灣電價是日本電價大約三分之一、德國的四分之一,還有企業回台用電需求大增,她指出,工業用電佔台灣用電量約6成,若能投資改善用電效率,將能減少「缺電」的社會風險。

(相片提供/綠主張綠電作社)

黃淑德說,台灣能源政策過於複雜,相關資訊長期處在不公平的使用與解讀下,使民眾誤以為核能發電最重要,然核電廠發電機組已逐漸除役,導致大眾憂慮缺電。但黃淑德點出,國際在談能源轉型、2030年「永續發展目標」、2050年「淨零碳排」,對大多數台灣民眾而言根本不在乎、也不想知道,認為那是政府的事、是企業想要銷售產品到歐美需達到國際碳排放標準的事;加上台灣電費過於便宜,民眾用電普遍沒有節能意識,令還有能源政策及資訊不對等。

她表示,2018年,有高達有近5成民眾以為台灣最依賴的發電方式是核能發電,2020年時仍有超過3成民眾如此以為;但根據台電提供的數據,2020年台灣總發電量有82%是燃煤和天然氣、核電11.2%、再生能源5.4%。「核電廠使用屆滿40年就必須要除役。」黃淑德說,台灣沒有地方可以存放核廢料,且台灣地震頻傳、地質特性本來就不利於核廢料存放,因此幾乎都暫放在核電廠內;這也是為何新北市市長侯友宜反對核電的主因。

她坦言,現行台灣仰賴煤跟天然氣發電,碳排放、硫化物、氮氧化物等會造成空氣汙染,加上核電老舊除役,總發電量會減少3%,須從提高再生能源發電著手來補足;她指出,最快方式就是風力跟太陽能發電。另外,地熱發電可24小時發電,是可考慮大力投資,可惜因過往台電對自然能源發電的輕視及誤解,導致台灣地熱發電起步晚且遲緩;另生質能發電潛力也非常具有前瞻性。

(相片提供/綠主張綠電作社)

過去台灣以陸地風機為主,不過海上風力更加穩定,近幾年在積極發展離岸風機,只要解決電力往陸地送的問題及併聯與海上施工能力;黃淑德直言,目前韓國在發展離岸風機上也正在急起直追。而與燃煤電廠相比,太陽能電廠的耗能只有百分之一,這也是為何「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和「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在反核數十年後,決定2016年成立「綠主張綠電合作社」,因為「Talk the talk, and walk the walk」,不僅宣揚替代能源與節能的新知,更要以行動投入並號召社區微型發電,以合作社形式讓志同一合的夥伴能參與太陽能建廠的討論、決策、執行。

想要更進一步了解,可逕自到「綠主張綠電合作社」網頁。

更多系列專題報導請見:【台灣缺電迷思

 


封面圖片提供|Freepik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