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義堂體驗逾越節晚餐 再思耶穌救贖意義

信義堂享用逾越節晚餐,記念耶穌受難。(攝影/林宜瑩)

【林宜瑩台北報導】今年4月15日是耶穌受難日,台灣信義會信義堂邀請信望愛聖經網站執行長陳鳳翔帶領兄姊體驗逾越節晩餐。陳鳳翔強調,以色列人過逾越節是根據出埃及記,重點是「上帝是王,羔羊救贖」,再次確認上帝與人之間愛的約。基督徒體驗逾越節晚餐的目的,是思想耶穌基督成為神的羔羊,流寶血救贖人的罪,其實就是體驗耶穌與十二門徒的最後晚餐。

活動一開始,陳鳳翔花近半個鐘頭講述逾越節的由來。根據出埃及記,以色列人在埃及做了430年的奴隸,一開始,埃及法老認為自己是以色列人的王,神為了讓人認識耶和華才是以色列的王,降了十災,包括水變血、蛙災、虱災、蠅災、畜疫、瘡災、雹與火、蝗災、黑暗災、殺長子,在在顯明耶和華是以色列人的王,也一再提醒法老:「容我的百姓去,好事奉我。」最後法老屈服,讓摩西、亞倫帶以色列人離開。

陳鳳翔表示,逾越節就像以色列的國慶日,慶祝耶和華上帝是以色列人的君王,以色列人是上帝的百姓。他們會殺一隻無殘疾、一歲的公羊羔,將羊血塗在門框與門楣上,烤羊肉配無酵餅與苦菜吃。沒想到出埃及後過了約460年,以色列人不想要耶和華作王,毀壞上帝與以色列人的約,以色列人認掃羅、大衛、所羅門、南北國諸王為以色列的王。

在數間神學院傳授新約的陳鳳翔接著說,在新約常看到耶穌被稱為「神的羔羊」,行五餅二魚餵飽五千男人的神蹟時,耶穌講道說:「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生命的糧,人若吃這糧,就必永遠活著。我所要賜的糧就是我的肉,為世人之生命所賜的。」(約翰福音6章51節)、「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54節)、「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55節),結果跟隨的人都無法接受。

在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的前一晚,祂跟十二門徒吃逾越節晚餐。舊約的逾越節是慶祝上帝是以色列的王,「而新約的最後晚餐意義,指涉聖子耶穌是我們的王,也指涉耶穌成了神的羔羊,流寶血犧牲自己救贖人們。」

擔任父親角色的牧師曹正烜先將雙手洗淨。(攝影/林宜瑩)

擔任母親角色的曹正烜牧師娘裘啟瑩點燃逾越節晚餐的燭火。(攝影/林宜瑩)

陳鳳翔說明,吃逾越節晚餐,通常是一家人齊聚在餐桌,先由父親進行除酵儀式,將剩下的麵酵掃起來丟在火裡,象徵除罪潔淨,然後由母親點燃蠟燭,再由父親講述出埃及記的故事給孩子聽。父親用水潔淨雙手後,拿起第一杯葡萄酒「成聖之杯」,或稱「祝福之杯」,慶祝以色列人成為耶和華的百姓,接著用象徵生命的芹菜沾象徵淚水及紅海鹹水的鹽水後生吃。接著父親將葡萄酒盛滿每個人的杯後,帶領孩子逐一唸出十災,每唸一災,每人就將小拇指沾葡萄酒點在空盤子上,如此重複十次,然後將第二杯葡萄酒「審判之杯」,又稱「災難之杯」一飲而盡。接著父親吟唱〈DAYENU〉詩歌,孩子以「Dayenu,這已經足夠了」回應,父親便將象徵父、子、聖靈的三片無酵餅中間那一片(耶穌的身體)擘開,拿去藏起來後,父親與孩子以問答方式,再一次講述出埃及記以色列人如何從奴隸變回自由人的故事,然後大家用無酵餅沾著蘋果泥,再將苦菜(紀念在埃及的苦日子)放在餅上吃下去。

第四道是烤蛋,記念聖殿被毀,蛋象徵重生;第五道是烤羊肉,對基督徒而言,耶穌就是神的羔羊。接著父親舉起第三杯「救贖之杯」,再次確認與耶和華立約,然後孩子們去找剛剛被藏起來、已破碎的無酵餅。陳鳳翔說,最後晚餐時,耶穌很可能只喝到第三杯,因為祂知道接下來是由祂成為神的羔羊。當父親舉起第四杯「讚美之杯」,又稱「喜樂之杯」,全家便一起朗讀詩篇118篇,最後父親舉起第五杯「以利亞之杯」,跑到門口問以利亞來了嗎?沒聽到回應後,父親就把第五杯倒在地上,然後結束逾越節晚餐。陳鳳翔強調,那是因為偤太人不承認耶穌就是救世主、彌賽亞。

「父親」除酵後丟入火坑燒盡。(攝影/林宜瑩)

台灣信義會總幹事、信義堂牧師曹正烜表示,這是信義堂第一次舉行逾越節晚餐體驗活動,往年曾舉辦受難日晚崇拜,曾採用泰澤祈禱、走苦路、十架七言、詩歌獻詩等形式,有一年也跟附近的衛理公會雅各堂、天主教會一起聯合崇拜。同時擔任道聲出版社社長的曹正烜說,他因為道聲副社長房秀瑛介紹陳鳳翔寫的《名字,你以為你懂》一書,與陳鳳翔詳聊後決定在今年受難日舉辦這場逾越節晚餐體驗活動,沒想到有超過100多位牧長兄姊報名參加。許多與會者都說這樣的體驗活動很有意義,活動後每人還能將酒杯帶回作紀念。

廣告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