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獨立專題】積極結合民生議題 為台獨尋一條活路

by Henry & Co. on Pexels.

【邱國榮專題報導】大溪慈湖陵寢潑漆案涉案人羅宜是七星中會台北東門教會青年,從學生時代參與社會運動,其中投入台灣獨立建國運動甚深,是現在公投護台灣聯盟(公投盟)執行長、自由台灣黨主席。羅宜表示,「去中華民國」的台灣,趨勢不斷成長,但經營台獨不能沉溺於歷史,而要跟社會脈動結合,才能將台獨迅速推向住民自決,建立起新而獨立的國家。

羅宜表示,經營台獨組織不論大或小,都遇到同樣困難──沒能引起多數人興趣,尤其現在資訊爆炸,使民眾注意力分散,若台獨的話題沒能創新,又繼續老生常談《舊金山和約》、黨國體制壓迫等,會限制台獨運動發展。「講到歷史,我們獨派當然很刻苦銘心,可是對於大多數民眾來說根本沒有興趣。」

由於感受到台獨運動的僵化,2019年羅宜接下自由台灣黨的主席後,積極支援非台獨運動領域的社運團體,例如勞工團體、學運組織、醫師工會、開放水域團體、機車路權團體等,或合作舉辦議題論壇,透過和社運議題的合作,試圖打開台獨市場。

以機車路權為例,起初機車路權團體猶豫是否要跟自由台灣黨、公投盟合作,但羅宜告訴他們,現在許多交通問題就是黨國體制的遺緒,所以交通規劃是歧視一部分用路人,以維護另一部分用路人,這是中華民國統治台灣的慣用手法。從此,機車路權團體認同台獨理念,邀請羅宜主持機車爭取路權的街頭行動,甚至擔任台灣機車路權促進會理事,彼此聲援。他說:「讓台獨理念實踐在我參與的議題當中,反而是更快的方法。」

羅宜表示,當今獨派多已走向不停開會與空談的死胡同,喪失黨外街頭精神,有所謂民進黨執政而當家不鬧事,但社會有很多地方性議題,有些地方還是國民黨執政。回顧黨外時期,那種追求進步民主的台獨運動和投入各樣社運議題的台獨精神,於今已是少見。

「我們要用舒適的方式來讓大家認同台獨理念,將理念帶進非政府組織的議題與行動當中。」羅宜說,台灣獨立不是仰賴總統宣布,也不是等修憲完成,而必須住民自決,因此台獨要在地方生根,要在非政府組織關注的議題中生根,「若想在中華民國架構內住民自決,建立新憲新國家,是痴人說夢。」此外,台獨若沒有向下扎根,就不可能向上生長到達目標。

台灣與中華民國的關係,從前總統李登輝提出「中華民國在台灣」、前總統陳水扁「中華民國是台灣」,到現任總統蔡英文「中華民國台灣」,之後台灣與中華民國的關係會如何,羅宜對此感到好奇,但他相信台灣不會不見。他表示,「中華民國台灣」是蔡政府的外交詞彙,傳統民進黨與國民黨都不接受,但就他感受到的社會脈動,「去中華民國」的趨勢已逐步成長,只是要成為「新而獨立的國家」,還有一道門檻,就是民眾擔心會引起台海軍事衝突。

要跨越這道門檻,必須做好民防,羅宜指出,現今台灣人雖然願意防衛自己的家園,但不知道如何防衛;既然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現在台獨組織也應該要推動民防,幫助社會強化民防的能力,督促政府強化後備役的戰力。

 相關專題:【台灣獨立專題】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