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灣中會宣教大樓 延續對宣教與牧養展望

(相片提供/Payuan中會)

【林婉婷採訪報導】Payuan(排灣)中會為宣教大樓重建,將在今年7月開始總會性募款;談到中會宣教大樓的前身——「水門學生中心」,其實與青年牧養和都市宣教有關。Payuan中會總幹事Ljegean Tudalimaw(樂歌安・督達里茂)牧師受訪時表示,這一切要從曾在排灣族裡深耕超過20年的故吳銅燦牧師說起。

1956年底、當時還不是牧師的吳銅燦,來到當時還隸屬於高雄中會山地區會的排灣族教會,協助行政、教育和記錄等工作。根據議事錄記載,吳銅燦發現內埔鄉水門村是當時原鄉族人往來交通與日常生活的核心地區,再加上當地有設屏山地農業職業學校(現今內埔農工),有許多原住民族青少年就讀於該校。因此,他決定在水門設立學生中心。

透過向教會界分享異象和各界奉獻支持,水門學生中心在1967年落成,成為從外地到水門就讀的學子們聚會場所;後來又在1969年於屏東市區成立「屏東山地服務中心」,同樣是提供在屏東市區就讀的學生們聚會,該中心也就是後來的Heizang(平山)教會,也是Payuan中會首間都市原住民教會。

(相片提供/Payuan中會)

後中會通過讓美南差會宣教師麥崇德醫師在水門學生中心所有地上設立牙科診療室,作為原鄉醫療傳道使用;該房屋管理權由麥崇德、中會議長和吳銅燦3人共為之。不過該診所經營沒有多久後就關閉,診所辦公室和宿舍以「1元」出售給Payuan中會,提供給中會幹事使用。

又有來自瑪家、北葉的居民搬遷到水門一帶,並開始在孟周春花姊妹家裡聚會。隨著人數增加,向Payuan中會請求與學生中心輪流使用禮拜堂;中會於1970年春季議會中通過設立水門佈道所;隨著學生減少,中心主要為水門教會使用,後教會也借用中會幹事宿舍作為牧師館。

Ljegean Tudalimaw點出,在吳銅燦的回憶錄等歷史資料中都能找到這些變遷歷程的紀錄,她也特別感謝吳牧師對宣教與牧養的洞見與前瞻眼光,很早期就留意到中會的行政、財務能力要加強,還有原住民族信徒的聖經認識、信仰傳承需要關心。Ljegean Tudalimaw坦言,自己小時候只是聽過吳銅燦的名字,直到為了宣教大樓事工開始查閱歷史資料和翻閱議事錄等,才重新認識這位牧者前輩。

Payuan中會宣教大樓規劃為3層樓建築,1樓是多功能禮拜堂,2樓是事務所辦公室和會議室,3樓是總幹事宿舍和客房,以實務的設計與規劃解決中會活動、會議空間不足之問題。建設經費約需新台幣3100多萬元,中會已在2018年通過3項相關募款:全體傳道人十分之一奉獻、每位信徒每月50元奉獻、每年排灣族宣教紀念主日奉獻;3年執行累積新台幣1900萬元,另貸款1300萬元,而剩餘500萬設備費和500萬裝潢費則是要靠總會性募款籌得。懇請各界為Payuan中會宣教大樓重建關心、代禱。

(相片提供/Payuan中會)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