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風、葛藤、隼:牡丹社事件》從漫畫認識台灣史

(相片提供/屏東縣政府)

【林婉婷採訪報導】今年為牡丹社事件(石門之役)148週年,屏東縣政府委請屏東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系教授施百俊編劇、屏大文創系助理教授張重金繪圖,並請牡丹社人、畢業於成功大學歷史系和台南大學鄉土文化研究所的Lianes Punanang(高加馨)老師擔任審定者,在今年4月由時報出版漫畫《暴風、葛藤、隼:牡丹社事件》。

延伸閱讀:石門之役147週年 研究促族群歷史新眼光

5月8日下午,屏東縣立圖書館總館舉辦線上新書分享會中,施百俊首先點出,其實牡丹社事件在歷史課本裡都有相關記載,但《暴風、葛藤、隼:牡丹社事件》不是嚴肅的歷史書籍,而是透過平易近人的圖文呈現,透過「故事情境」幫助讀者更深入認識這件發生在台灣的「國際事件」。張重金回顧,先前屏東縣政府文化處與牡丹鄉公所設立「牡丹故事館」,當時有建議可以進一步產出相關故事「作品」,因而促成這本漫畫誕生。

(相片提供/線上新書分享會截圖)

以真實歷史事件為主題的創作,還原與改編平衡為何?施百俊首先說明,自己約在10多年前開始台灣歷史英雄的相關創作,而歷史題材作品,不論是小說、影視、漫畫或表演藝術,在「虛構與真實」的比例都有其光譜,有些非常寫實,有些極度虛構,例如陳耀昌醫師的《傀儡花》就是詳細考證、貼近史實的路線,而日本電子遊戲發行商光榮特庫摩的《仁王》就是極端虛構。要平衡,需要採納涉入創作的各方關係人想法,以《暴風、葛藤、隼:牡丹社事件》而言,因為是漫畫,希望吸引年輕讀者,所以畫風偏向可愛版,但計畫為縣政府委請,官方發行不宜過分偏移史實,另外要尊重牧丹社族人的建議,所以創作過程歷經多次調整與溝通。

(相片提供/屏東縣政府)

張重金則分享漫畫創作過程的心聲。他強調,文化景觀的重現,能夠幫助讀者認同並進入情境;為了讓兒童、青少年讀者容易理解,這次人物和場景設計都是採趣味、簡化版,不過細節仍要掌握。他特別提到一個知識點:有些作品裡對日軍服飾呈現不太正確,都認為是黑衣白褲,甚至還有草綠色、卡其色等,然而明治維新時期的日軍服裝經過改良,而1874年5月、日軍登陸時應是穿夏季服裝,即白色衣褲;在中央研究院裡的資料照片裡也可以看見日軍穿著白色軍服。

「歷史是條大河,我們能呈現的是歷史的切片。」施百俊聊到因為篇幅限制、無法收錄漫畫的遺憾:事實上,這本漫畫原本書名是《牡丹與隼》,聚焦在台灣南部原住民排灣族人與日本南九州原住民隼人的衝突,而兩方原住民族的傳統文化、事件後續發展與影響等細節,實在無法在150頁的漫畫裡完整呈現。張重金則介紹自己在不同漫畫作品裡的風格轉換與嘗試。

「我們跟世界是連結在一起的。」施百俊推薦眾人閱讀《暴風、葛藤、隼:牡丹社事件》,認識台灣從古至今在世界的地位;張重金肯定這個說法,表示當時的台灣人對「地緣政治」的觀點與態度,值得現代的台灣人參考。而除了實體漫畫出版,還有《暴風、葛藤、隼:牡丹社事件》圖文主題展在屏東演武場展出,即日起展至8月28日,歡迎民眾把握展期、前往參觀。

(相片提供/屏東縣政府)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