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眺望】與毒共處──大齋節的反思(下)

◎李孝忠(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派駐新加坡長老教會宣教師)

◆「與毒共處」的日子

拜社交媒體和衛生局通告之賜,關懷代禱的簡訊源源不斷,食物、藥品、測試劑來自新加坡本地友人和教會兄姊,特別是真理堂教會志工送來整袋的醫療物資和補藥,令人備感溫馨。各界的關懷,也是我們得力的幫助。台灣視確診為重大事件,許多人擔心我們,我們只能透過視訊和臉書的〈確診日誌〉向大家報平安。

隔離的日子,師母許素芬努力書寫臉書日誌;我則聽看烏克蘭、俄羅斯的戰事相關報導。政治、軍事、經濟、外交、科技、媒體在這戰爭中扮演著關鍵性的要素,這戰事似乎也啟動了「後全球化時代」的來臨,各國又恢復了國境防衛的政策;台灣的民主價值和自我防衛意志和軍事設備的強化,似乎逐漸獲得共識。

◆「大齋節」的信仰反思

大齋節主旨是為了迎接耶穌復活,教會透過40日的守齋、反思、悔改……來預備自己。節期是以耶穌在曠野接受魔鬼試探的故事為開始。食物、權勢、神子特權是試探的內容;這三項誘惑正是人性的終極挑戰:生存、權力、成為神。疫情全球化引起的人類悲劇,是巴別塔故事的另一章,即人想要成為神掌控世界的惡果。人類需要悔改,脫離集權主義的制度。

大齋節期一再以耶穌的教導和行動來提醒教會。「死而復活,失而又得」是其中的主題。聖經中的「死」是關係的斷裂。亞當的死是被逐出樂園與上帝的關係斷絕;耶穌的死、復活重建了這關係的恢復。「隔離」提供了一個斷絕關係的體驗和反思,「失去」嗅覺更能珍惜「又得」的恩典。對基督徒而言,生命的源頭是上帝,存在的意義因著上帝的使命(差遣),死生、得失之間相信上帝有最適當的安排。

◆莫得驚!向前行

寫這篇短文和大家分享在疫情期間新加坡社會的防疫策略轉折和生活常態,同時也做一些我們夫婦「確診」期間的信仰反思與報導。然而,最主要的目的是期待台灣的教會兄姊能坦然面對「與病毒共存」的科學防疫策略,進而幫助台灣社會脫離「病毒恐懼症」的陰影,正如研究員何美鄉所說的:「若是能完整接種三劑疫苗,『確診』可能成為第四劑疫苗,不但能產生Omicron的抗體還能喚起Alpha、Delta和Beta等病毒株的抗體記憶。」所以當務之急是:打疫苗!莫得驚!向前行!

(待續)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