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與文化】Fuyan Suda提醒部落教會參與部落事

(相片提供/Fuyan Suda)

【Dalul專題報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第67屆總會書記Fuyan Suda(張培理)牧師,同時也是Sawalian ‘Amis(東美)中會Ciwkangan(長光)教會牧師,分享在牧會經驗中發現「福音與文化」關係的三種類型:首先是福音與文化之間存有緊張關係;再來就是文化正逐漸福音化,教會可以接受部落文化元素,處在對話模式;最後、特別是在都市教會,是以教會來主導重建阿美族文化。

從過去的馬太鞍事件,可以看出,教會與部落之間的衝突、以及福音與文化間的相處需要思考;Fuyan Suda表示,現在阿美族或是原住民文化已經遺失許多東西,所以青年想找回自身傳統,才會與教會的觀點有所衝突。

他也說明,基督教信仰詮釋阿美族或是原住民文化時,要與時俱進並且持續調整,如過去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一領一・新倍加」宣教中心曾協助不同中會/族群區會發行福音小冊;但對他來說,福音小冊並不是長效萬靈丹,在5年後、10年後,仍要重新討論、有所改變,因為文化是具有流動性的。另現代的原住民青年要找回自己原住民身分認同與文化,可能透過學者研究,抑或是教會所提供的資源,所以並不是有絕對來源,而是更需要被引導及討論、修正。

而福音與文化是否相牴觸,他表示或多或少,特別是每個部落所保留的文化元素不一樣;最大的衝突點會是基督教的禮拜儀式與部落的祭儀文化有牴觸。不過他認為這是可以被討論的,且文化不管是如何被保存、發展,其內涵與文化本質是否有保留下來才是重要的,例如阿美族中的「年齡階級」,這個時代族人大多旅外,只有在祭典、有放假才會來參與,平常無法真正參與部落裡的公共事務,只能透過祭典舞蹈與儀式來展現;但教會是一直在部落裡,日常要如何形塑、保存這些文化,這是現代教會的一大課題。

福音與文化融合例子,Fuyan Suda指出,在自己的經驗中,教會在阿美族豐年祭做祝福、祈禱及提供場底;而有現在的融合,也是透過多年努力。過去Ciwkangan教會不允許傳統文化意象出現,是在近期10年來才有轉變,透過積極參與部落事務、走入社區後,才有辦法分享信仰,以及與部落文化活動連結、共處。

在他自己的宣教觀念來說,教會不能只是成為做禮拜的場所,而是要更積極參與部落事務,不管是部落政治、事務、宗教文化,都是教會無法被切割的部分。如果教會無法成為部落的成員,就更加無法把福音傳揚。部落教會在部落宣教,在社區服事、與社區連結,如果無法建立連結,教會與社區就很難一同建立自身文化的認同,也無法討論原民身分在現代社會該如何看待,最重要的還是要彼此放下成見,才能建構出福音與文化的結合,有好的討論。

他也強調,福音與文化在各個地區、不同族群都有不同認定,並不是有固化想像,希望教會還是要與社區居民站在一起,先不談文化建構的想法,要先專注於如何成為社區的幫助,才能有機會被認同,後面的宣教以及服事,才有辦法被建立。他也補充說明「母語」在教會的影響力,必須去注重,應該要先建立環境,而不是在禮拜中才使用,而是在生活中更多使用;尤其社會有不同資源及情境建構幫助族人學習文化與語言,教會也必須思考如何在這洪流之中,建立屬於教會本身的學習環境。

系列專題報導請見:【福音與文化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