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家有本難唸的經】友善互信,各家的經唸起來都是感謝

你知道,教會牧者除了傳道人的角色,也是丈夫、妻子、爸爸、媽媽的角色嗎?除了牧養與講道,牧者還為什麼操煩呢?你願意成為牧者的一家人嗎?

◎蔡詠信(高雄中會光鹽教會牧師)

我是蔡詠信牧師,在此先簡單介紹個人的經歷與家庭成員。2011年6月,我從台南神學院畢業後,7月即受派到七星中會中崙教會,加入團隊服事,在這段期間與妻子鄭聿庭相識、交往。經過三年的傳道師服事,取得牧師資格後,2014年7月底離開了中崙教會,回到家鄉高雄休息一陣子。2015年5月,在自己的母會高雄中會光鹽教會就任。2016年10月8日與聿庭結婚,2017年11月4日迎接大女兒巧尋,2021年1月11日,小女兒忱聆也加入這個家庭,目前是一家四口的小家庭。

光鹽教會本身就相對年輕化,在許多觀念上,也擺脫傳統「牧家是買一送多」的思維。因此,在聘牧期間,教會就和我們談好牧師娘的角色,她可以專注照顧家庭,也可以有自己的職業。牧師娘在教會的服事,以個別邀請為主,目前有參與在兒童主日學、司琴、和帶領敬拜。牧師娘在教會沒有特別主導負責的事工,大多以支援的角色參與,以便能同時照顧孩子。由於我是回到母會服事,與信徒原本就熟識,我父母也住附近,當我和牧師娘事工繁忙無法照顧孩子時,有阿公阿嬤可臨時托兒,也有很多兄姊願主動支援。恰好這段時期,教會有許多年輕夫婦接連生孩子,年輕父母除了能彼此分享資訊和支援,孩子也可以互相作伴,而更好的效益就是,年輕父母把一些重要的衛生觀念和規矩一併教導年長會友,包括:不要在未經父母許可下亂摸、亂抱、亂餵孩子,在言語上對孩子更多尊重等,也讓我們放心讓這些年輕父母來支援我們。

我們夫妻在結婚前就有共識,太太嫁來南部需要適應新生活,如果有了孩子,就先全心育兒,不必出席教會的各種聚會。感謝太太的幫助與成全,讓我能夠花較多心力在教會的服事上。不過,有時教會事工多,我們也會攤開各自的行程,然後協調處理的方式。例行的聚會算是很固定,如果牧師娘接了週三禱告會的敬拜司琴,週二晚上通常要先和同工練習,我若沒外出探訪就在家顧小孩,我若有探訪,她就帶孩子一起去練歌,小孩在一旁自行玩耍。週三的聚會,小孩通常先由阿公或會友幫忙照顧,之後分享、詩歌、禱告時間,我就會自己彈琴、自己帶分享和禱告,牧師娘則先帶孩子回家洗澡睡覺。主日禮拜的情況也類似,會友常主動支援照顧小孩,都是很有經驗的媽媽或阿嬤。大女兒現在已可以獨立去上主日學,也許是天生個性活潑,或環境使然,她很容易跟人親近,個性大方樂於交談、與人互動,較不怕生。當會友主動帶孩子出去,我們夫妻就可以稍微喘息。

遇到比較特別的情況,像是我外出開會,牧師娘就在家顧小孩,忙不過來就請阿公阿嬤來支援。如果是需要過夜,像是一些營會活動或是訓練,若可以全家出動,我們就會全家出動。有些活動不允許帶孩子,或超過三天,牧師娘就會帶著孩子回娘家。有時候,我們也會全家一起出動探訪,或我帶孩子出去探訪,讓牧師娘能專心做家事。如果是婚禮、喪禮,全家都會一起參與。我們會如此做,也是因為會友很包容孩子在聚會中發出聲音。印象深刻的是,有幾次探訪或營會,我們都很害怕孩子的聲音太吵鬧,會干擾分享或聚會的進行。但會友給我們的反應是,他們都覺得這樣才不會太嚴肅,他們也很喜歡跟孩子互動,甚至聚會真的需要安靜時,同工也會主動幫忙把孩子帶開。感謝主,我們的孩子也都很信任這些同工,並不會因為離開父母身邊而哭鬧。有幾次告別禮拜,我要主持,牧師娘要司琴,阿公阿嬤要獻詩,我們就全家出動。孩子還能安靜看書時,就留在座位上;當孩子待不住,就有人支援帶孩子出去走走,喪家也因此深受感動。我們也藉此機會教育孩子,如何面對他人的悲傷與親人離開等生命的功課。

感謝上帝,讓我們在友善環境中更容易兼顧服事與家庭。教會若越體諒牧家,給予支援,牧者就更能盡心服事。相對地,牧家對會友越開放,也能建立更互信的關係。全家服事,一方面孩子能有所學習,另一方面會友也能感受牧家的辛苦,而更體貼牧家。當教會越尊重體貼牧家的需要,牧家也願意跟會友建立如家人般的關係,就會形成良好循環,讓有幼兒的父母帶全家人來教會,也都能如此兼顧。

相關特別企畫:【牧家有本難唸的經】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