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改革聯盟籲改善不友善生育環境

(相片提供 / 台北市婦女館線上講座「觀看母職的100種歪角度」截圖)

【邱國榮台北報導】由台北YWCA(台北基督教女青年會)承辦的台北市婦女館,在5月28日舉辦線上講座「觀看母職的100種歪角度」,邀請台灣生育改革行動聯盟理事長諶淑婷來談關於母職這件事,其中她指出,生育是台灣女性退出勞動市場的重要因素。

諶淑婷指出,台灣女性勞動參與的狀況,根據勞動部所公布出來的數字,可以看到的是對母職的懲罰,因為,剛入職場的男女薪資差距低,但懷孕生產讓女性停工、男性不需要,而停工越久的女性被認為「比較無法全心全意工作」,於是錯過升遷機會,而且收入也低於沒生育的女性。

根據勞動部2019年公布「近年我國女性勞動參與狀況」,25至29歲達到最高峰91.8%,30至34歲婚育年齡後下降至70%左右,50歲以後低於美日韓,而有工作的15至64歲已婚女性,有13%曾因生育退出職場,至於無工作女性有18.3%在生育就沒有再重返職場;另外在2018年,女性僅佔所有主管職人數的27.9%,兩性薪資差距則為15.8%。

「社會要求女性生育,卻讓女性受到壓迫與失去。」諶淑婷說,這導致結婚或母職變成災難的不是個人,同樣,少子化不能歸咎個人問題;而身為女人,無論做出任何行動,都無可避免地被貼上自私的標籤。譬如,生完孩子繼續工作是自私;不生孩子、專注在工作上是自私;當全職家庭主婦,靠老公賺的錢吃喝玩樂是自私;不結婚是自私。

另外,員工規模100人以上的事業單位未設立「托兒服務機後」或「托兒措施」的有近32%左右,另有21%左右未設置「哺乳室」,這些是違反《性別工作平等法》第23條第1項規定,可是國家沒有針對違法的部分另訂罰則。此外,有5%的公司不同意「產假」,6.3%不同意「流產假」和「安胎休養」,以及,台灣產假8週為全球的倒數,然而國際勞工組織建議產假則為14週。

「別讓母職成為女人生命的艱難。」諶淑婷說,這攸關的是國家改變勞動環境的決心,改善不友善的生育環境,例如,懷孕歧視、優質評價的公共托育不足、低薪、高房價,以及,提高7天有薪「家庭照顧假」、育兒家庭合理減少工時、育兒留職停薪津貼延長至6歲;另外在社會文化部分,不分性別都必須拒絕不合理長工時,讓「家務分擔」成為正常,修正「女性是主要照顧者」這個歷久不衰的文化假設。為此她說:「模範媽媽不需要模範,只需要友善對待。」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