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疫情共存 SFSC籲加強防疫關懷與宣導

(相片提供/海員漁民服務中心)

【林婉婷採訪報導】台灣防疫政策從清零走向共存,社福機構的服務型態也因應調整;平安基金會所屬海員/漁民服務中心主任陳武璋牧師在6月2日受訪時談到,台灣漁業分為遠洋和沿近海,其中沿近海漁工因為與社區接觸較為密集,感染風險較高,不過值得高興的是有不少沿近海漁工已接種兩劑、甚至三劑疫苗,而中心在今年上半年也於高雄、屏東地區漁港累積辦理10場次訪船行動,宣導、關懷漁工權益和防疫。

延伸閱讀:海員/漁民服務中心透過網路持續服務外籍船員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遠洋漁工雖然多在海上作業,但還是會定期靠岸,所以仍聽聞有進港時檢驗出感染的案例。尤其在6月、大量魷魚漁船將返抵台灣,這段時間需要加強防疫宣導。雖然停辦實體活動,但海員/漁民服務中心繼續加強防疫宣導、關懷外籍漁工300人次,也打造與漁工多元互動模式,例如透過臉書社團「Saiko Sasa」及漁工社團交流,線上服務共483人,船員線上關懷談話共65人。陳武璋直言,疫情確實影響中心事工與奉獻,但這段時間各行各業、包含教會界都很辛苦,還是要堅持下去。

在疫情期間,漁業工作者的「海上通訊權益」議題也引起討論。不過陳武璋坦言,在船上裝置無線網路給所有船員們使用這件事於台灣目前仍是宣導期,還難以普及,主要原因是架設高軌衛星通訊設備與通訊網路費用不低;加裝高軌衛星通訊設備約要新台幣60萬到70萬元,且高軌道衛星通訊每月網路費約要新台幣5萬7000元。雖然台灣已有些船隻安裝無線網路,但想提升安裝率還是要克服價格問題;若能下降,他相信船公司會願意安裝,尤其海上人權現已是普世關注的價值。

帶著「漁工之聲」背包和說明單向漁工們介紹申訴機制。(相片提供/海員漁民服務中心)

關於海上人權,海員/漁民服務中心與豐群水產於去年聯合推動「漁工之聲」線上申訴平台;陳武璋表示,陸續都有接獲申訴案件,主要是薪資問題,例如延遲付款,另外還有工時過長、船上飲食或飲水不足等問題。根據各自簽署的勞務契約規定,漁工們有些是每月領薪資,有些是累積三個月領薪資,支付也有靠港實領、仲介公司代匯等方式;有時候勞資爭議來自對勞務契約不暸解,有些則確實是延遲付款,而中心的任務就是確認申訴內容並居中溝通、提醒。

延伸閱讀:SFSC攜手FCF漁港報佳音 推廣「漁工之聲」

最後,陳武璋邀請眾教會共同關心社福機構的服事與運作,開放機構前往請安與募款,他也相信上帝有特別的恩典,所有機構都能靠著恩典走過後疫情時代,也懇請各界為中心同工代禱,能在這個艱困的時代繼續秉持信仰精神投入服務。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