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向的文化啟示】當異鄉成為家園──一個馬華人成為台灣作家的故事

馬華文學是中國文學?還是台灣文學?

▲李永平作品書封,內容多涉及族群及身分認同議題。(相片提供/台灣文學館)

◎蕭安凱(台灣文學館計畫專員)

我相信有一天,沒有人再說你是達雅,他是支那了。大家都是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李永平〈婆羅洲之子〉

我忽然想到,人老的時候便都是這個樣子,分不出誰是拉子誰是支那。──李永平〈圍城的母親〉

李永平,祖籍中國廣東揭西縣灰寨鎮,客家人,1947年出生英屬婆羅洲砂勞越邦古晉市。台大外文系畢,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博士,曾任中山、東華大學教授。

》》》》》族群衝突與糾葛的書寫

上述兩段文字,分別來自李永平的〈婆羅洲之子〉及〈圍城的母親〉,兩者都涉及族群糾葛與衝突,而這樣的故事,不止發生在馬來西亞。

〈婆羅洲之子〉描述一個18歲青年的身分認同危機。小說講述主角大祿士在獵槍祭典前被族群首領選為助手,卻在當天被揭露有「支那」血統,從此陷入種種考驗,包括因支那身分受到族群排斥,處處遭質疑並被栽贓誘姦婦女。小說呈現當地華人與原住民間緊張關係。

據考證,華人移民馬來西亞可上溯至漢代,大量移民則是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後,當時英國殖民需大量人力,許多華工被送到馬來亞半島當礦工、種植工人。蒸汽船使用後,華人數量攀升,人數超越早期土生土長的華人(男性稱峇峇,女性稱娘惹,即華人移民與原住民通婚的混血後裔),但此時華人移工僑居意識濃厚,大多不打算落地生根,只想賺夠錢回鄉。1929年全球經濟大蕭條,華人女性大量移民馬來亞,男女人口比例趨向平衡。二戰後的冷戰時代,英屬馬來亞正值馬共叛亂,移民條例收緊,華人移民逐漸減少。

1957年馬來亞獨立,1963年馬來亞聯合邦、北婆羅洲(今沙巴)、砂勞越及新加坡組成馬來西亞,但1965年新加坡被聯邦除名,獨立建國。移民馬來亞華人亦參與馬來西亞建國運動,但日後獨尊土著的政策逐漸引起華人不滿。1969年選舉,以華人為主的民政黨大勝,馬華公會大敗,巫統激進分子和馬來至上極端分子上街挑釁慶祝勝選的華人,結果爆發五一三事件,馬來人和華人的衝突自此浮上檯面。

〈婆羅洲之子〉即是在此背景下的產物。1968年,李永平在《大學雜誌》發表來台第一篇小說〈拉子婦〉,「拉子」是砂勞越當地華人對原住民(帶有貶抑)的稱呼。小說透過一個婆羅洲達雅族原住民女性嫁入華人家族的悲傷故事,講述種族歧視與壓迫。與〈婆羅洲之子〉相反,小說中被歧視者是原住民女性。兩個小說呈現一個有趣對照,暗示不論人的種族或族群身分為何,都可能淪為弱勢身分。

▲李永平作品書封,內容多涉及族群及身分認同議題。(相片提供/台灣文學館)

》》》》》身分認同與創作定位

在一次專訪中,訪問者拋出一個尖銳問題:「你怎麼定位自己的作品,是馬華文學、中國文學,還是台灣文學?」只見李永平掏出身分證道:「我早就是中華民國國民了,你看,但是身分證上的出生地是馬來西亞。」1987年,他放棄馬來西亞國籍,成為中華民國公民。2016年獲得國家文藝獎,對一個出身馬來西亞僑居但最後落籍台灣的移民來說,這是最好的肯定。

從李永平的例子所輻射出的問題是:像李永平一樣的(馬華)移民作家,如張貴興、黃錦樹,他們落藉台灣,那他們的創作是否屬於台灣文學的一部分?這個提問並非是要本質化或框限台灣文學的界線,而是想對台灣論述中的「語言民族主義」提出商榷。

台灣語言民族主義預設一個以「後殖民」語言的台語、客語及原住民語所建構成的語言民族國家,其將華語定位為殖民者語言,因此將華語排除在台灣(語言)民族建構之外。然而,從台灣歷史或從事實上說,並非所有說華語者皆屬殖民者,或認同殖民者。如果我們認同日本或戰後國民黨所施行的(國語)語言民族主義有其問題,那麼台灣語言民族主義所試圖建構的「後殖民國家」是否將重蹈殖民主義幽靈的覆轍?

撇開所謂「台灣語言民族主義」的內部殖民關係(如漢人之於原住民),重新創造一個「語言民族」,並不能真正解決台灣能否獨立建國的事實。何況處於數位虛擬世界的時代,傳統民族主義所賴以建構的「想像共同體」的基礎,很難僅憑「語言民族主義」維繫,除非像中共或北韓維持一個封閉又威權的共同體,控制民眾思想。但即便如此,網路時代還是可能靠「翻牆」聯繫外界。有翻牆的可能,就會有異議者。但台灣真要走向那樣的「民族」建構嗎?!台灣有可能在一個數位資訊時代固守單一語言民族國家嗎?

▲李永平作品書封,內容多涉及族群及身分認同議題。(相片提供/台灣文學館)

》》》》》台灣製造的小說家無誤!

李永平接受鏡傳媒訪問時說:「我一生有三個母親,一個是生母婆羅洲,一個是嫡母,也就是我父親的祖籍廣東,另一個養母是台灣。我20歲來台灣,除了去美國六年,一直沒離開過。我40歲入台灣籍,前年獲得『國家文藝獎』,站在台上說,養母在我走投無路時,讓我安身立命,還培養我成為小說家,所以作為小說家,李永平是台灣製造的。」

有關族群問題,李永平在砂勞越早已經歷過,來台後也常遇到。他1967年來台留學,2017年在淡水去世,扣除留學美國六年,在台灣44年,出版了九部小說,翻譯31部外文著作,在大學教書20年。雖然他最喜歡的稱呼是「華語作家」,但無礙他作為一位台灣作家。

相關專題:【新南向的文化啟示】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