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遊記」講座 暢談原民過去與未來

(相片提供/展覽「非遊記」直播講座截圖)

【邱國榮台北報導】台北當代藝術館展覽「非遊記」,在611日下午於網路舉系列講座「歡迎光臨,久久酒一次」,邀請音樂創作者Dakanow(達卡鬧)與前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主委孫大川對談,回顧1990年代原住民在台北都會裡的闖蕩和歸屬,指出原住民族的未來不是拘泥傳統,而是要有思想未來、有所開創。

延伸閱讀:「非遊記」跨國展 歌謠乘載勞動與遷徙

原運歌手出身的Dakanow,台灣大學社會學系畢業、花蓮玉山神學院肄業,曾任國中教師7年。他指出,認識傳統、看見現在、思想未來,幫助他認識「原住民」這三個字,也幫助他的音樂創作;雖然原住民這三個字也令給他身心困擾、經常失眠,可是想到原住民的「未來」似乎也在「過去」的時空裡,他會向「傳統」打聲招呼,同時期待自己能夠活出未來原民的樣子。

「現在許多原住民年輕人,飢渴往傳統裡找自己,但為何不從未來找呢?」Dakanow點出,現代年輕人遇到「傳統」就有莫名壓力,原因是強調傳統、血統、認同但不會母語。他鼓勵年輕人從「未來」找身分,「思想未來,才能創造原民未來」,不用杞人憂天文化消失,畢竟祖先唱出第一句「Na-Lu-Wan」已是千年前的事,至今並沒有消失。

孫大川則指出,創造未來是原住民要走的方向,「沒有帶領我們創造生命力的東西,那是木乃伊。」文化應該是要能夠展開與面對未來。孫大川認為文化綑綁年輕人要會母語與打獵,但其實只要有「靈魂」在,創造出來的東西就有原民的文化色彩。

(相片提供/展覽「非遊記」直播講座截圖)

孫大川回顧創辦「山海文化雜誌社」,主推原住民文學要用漢語書寫,因此遭到不少批評,「但我就問,用族語寫,誰看得懂?」他強調母語很重要,但不要變成綑綁,所以關於「族群認同」,不該是往傳統的洞窟裡尋找,而是在未來尋覓。

這次「非遊記」展覽有個設計是複製1990年代孫大川與原運朋友們合作的「久久酒一次」,這是讓在台北生活的原住民可以感受到部落的地方;除了原住民聚集,台大、師大、政大等關心原住民議題的師生們也都會聚在這個空間,在自由氛圍中聊天說地,舉辦演講會、音樂會、文學創作等。

孫大川談到,「久久酒一次」是當時代原住民在大都會裡相互取暖及尋找認同的地方,然而現在原住民權益政策穩定,屬於原住民的資源也充分許多,且遷徙到都會的原民人口已經過半數,因此現代原住民尋找認同、看見文化,必須要能夠望向未來,不是拘泥傳統。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