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發育不全 新竹馬偕提醒留意兒童姿勢

(相片提供/新竹馬偕紀念醫院)

註:本文為報導、並非醫療評估或治療指導,若有身心健康疑問,請仍需與專業人士討論。

【林宜瑩整理報導】有位4歲男童長期走路搖晃,且情況未隨著成長改善,經小兒科檢查發現雙側股骨頭脫臼在外,導致髖關節對不上、走路像是快跌倒;經轉介至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小兒骨科手術,再配合體石膏固定1個半月的治療,現在男童恢復良好、活動自如。新竹馬偕小兒骨科醫師黃俊傑提醒,此情況稱為「髖關節發育不全」,通常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否則未來除明顯長短腳,還可能青少年就患上髖關節炎、甚至30歲以前便要置換人工髖關節。

黃醫師指出,「髖關節發育不全」發生率約每100到1000位嬰兒會出現1位,可能與韌帶過鬆有關,導致初期髖關節不穩定,以及後續半脫位、脫位。明顯風險因子包括家族史、第一胎為女嬰、胎位不正、出生腳部擠壓變形、羊水過少等,或是出生後照顧方式錯誤,例如包巾包太緊、抱姿不正確等。

父母可留意以下情況並評估:嬰兒換尿布時大腿無法往外展、髖關節有聲音、兩隻腳彎曲併攏時膝蓋高度一高一低、大腿皮膚皺褶左右不對稱等;1歲以上、進入學步年紀的小孩,走路大腿肌群無法施力、走路樣態會一拐一拐等。若發現以上情形,宜請專業醫師評估。

黃俊傑提醒,疾病若越晚被診斷出來,矯正的方法就越困難。不到6個月大的嬰兒因骨骼尚未完全成型,只要配戴吊帶、持續追蹤復位及發育情況,即能達到矯正效果,成功率有9成;但再大一點的幼兒則須以徒手或者手術把髖關節復位,再打上體石膏矯正。若兩歲以上、仍然半脫臼的髖關節,則需要進行截骨手術治療;另若太晚才矯正亦可能會產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等相關的併發症。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