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手語師資培訓 製作教材與認識理論

(相片提供/障關中心線上培訓截圖)

【林婉婷採訪報導】平安基金會所屬身心障礙關懷中心舉辦「繪本手語師資培訓暨到宅手語教學計畫」,安排12小時課程,邀請專業講師分享相關教育的理論與實務;6月18日在線上舉行首場培訓,上午請嘉義基督教醫院全職手語翻譯員李信賢老師談「手語圖像教材制作」,下午請台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教授、台灣愛聾協會理事長邢敏華老師談「從手語雙語論角度來看手語繪本教學」。

延伸閱讀:障關手語親職講座 認識手語學習技巧及資源

在上午課程中,李信賢首先列舉,國外研究家長和教師如何帶聽損兒童讀繪本,包含拉近距離、經常碰觸,加強眼神與手指方向引導,手語隨閱讀焦點比在書上或孩子身上,透過反覆提問、講述與連結生活經驗以確保理解,鼓勵兒童推測後續情節等。

他也提醒,手語繪本的重點在於為孩子建立閱讀體驗與能力,而不單只是要教導手語,因此除了手語,師長也可以加入其他肢體表演來輔助教學;事實上,小朋友們投入在故事情節中,也可能會直接以肢體表演來回應或回答,這時師長就能進一步指導他們如何以手語表達。研究顯示,雖然帶領閱讀的方式有所不同,但聽常與聽損兒童對繪本的興趣反應是相似的。

接著李信賢介紹手語繪本的型態與種類。例如《小熊在哪裡》、《莎莎聽不見》、《希兒與皮帝的神奇之旅》等,是兼具圖文和手語插圖的繪本;而台灣圖書館「手譯非凡」手語繪本專區,則拍攝以繪本插圖為背景的手語影片。

延伸閱讀:

障關新繪本《尋找天堂島》 明暗交織的生命故事

聾人朋友不孤單 障關中心推新繪本與桌遊

(相片提供/障關中心線上培訓截圖)

其中,擬真插圖和真人圖片的手語手型、方向等呈現清楚,有助孩子學習手語;李信賢指出,繪製擬真插圖可能較考驗美術能力,建議可以拍攝真人圖片。注意要點包含:避免廣角變形、構圖範圍為腰部到頭頂、適度補光;拍攝時穿著素面衣服並挑選單色、乾淨的背景,方便後續去背和後製。講解後,他列出練習題目請與會者們嘗試實作,並依序解說後製軟體操作。

下午課程開始,邢敏華點出,講題所謂「雙語」是指手語和書面語/口語,手語雙語的教育模式尊重聾人語言和文化,在國外已越受重視;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學校有各自的施行方式,例如搭配聽打、聾助教或手語翻譯員等。根據她實地參訪經驗,香港的手語雙語教育在普通學校執行,由聽師和聾師配搭、即時翻譯,實現聽聾學生在同堂課共融學習;美國的手語雙語教育則多在聾校執行,且已有系統性標準課綱。

(相片提供/障關中心線上培訓截圖)

邢敏華期待台灣也能參考國際經驗,發展出手語雙語教育;事實上,她曾請益香港中文大學鄧慧蘭教授,並參考日本、中國與荷蘭做法,在台南大學附小幼兒園和附聰國小部嘗試執行。2年下來,經過檢測發現實驗組兒童的語言和認知等發展有顯著進步,不過期間也遭遇一些執行困境,例如初期家長排斥手語、有經驗的手語教師/聾師不多、缺乏手語教材等。

(相片提供/障關中心線上培訓截圖)

邢敏華推薦手語相關教學資源給與會者們:障關中心的《口手語綜合溝通法應用手冊》、繪本《莎莎聽不見》《寶貝》和《尋找天堂島》,台灣手語翻譯協會的「嬰幼兒手語溝通圖卡」,張榮興教授的《實用台灣手語教材》,台灣圖書館「手譯非凡」專區,「MaxASL PluS」手語故事,YouTube節目「手語星球」,中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台灣手語線上辭典」等等。

她也建議繪本手語師資培訓應讓聾人共同受訓,師資培訓後安排實習、實際教學後接受督導,可採團隊教學,由聾師主教、聽師助教;而幼兒家長宜共同參與學習,教學單位應訪問家長以暸解兒童學習成效,或家長協助紀錄學習情況。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