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兒玉百歲冥誕 布袋教會記念夫婦貢獻

6月25日下午,布袋教會暨旅外布僑聯誼會在嘉義中會布袋教會舉辦鄭兒玉牧師百歲冥誕暨牧師娘鄭李春玲追思紀念禮拜,參加人數超過200人。(攝影/Dalul)

【Dalul嘉義報導】6月25日下午,布袋教會暨旅外布僑聯誼會在嘉義中會布袋教會舉辦鄭兒玉牧師百歲冥誕暨牧師娘鄭李春鈴追思紀念禮拜,邀請歷任布袋教會牧者、家屬、與布袋教會有關的牧者們聚集,參加人數超過200人,除牧者、會友,更有來自全台各地鄭兒玉的同學、學生及感念鄭兒玉奉獻的民眾。

1949年,鄭兒玉受差派在嘉義布袋沿海傳道,兼任母校長榮中學教師。因對上帝的信心,他一生對台灣的民主、教會、社會做出許多貢獻。在社會上,他舉辦信徒事工班、工業社會服務、家庭協談中心,在高雄市創設生命線;在民主上,他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國是聲明〉起草,主張台灣人民對台灣前途的自決權,也在1977年美國宣布一個中國政策時,再度為長老教會〈人權宣言〉擬底稿。因長老教會及旅美台人的努力,美國國會制定通過了《台灣關係法》。

6月25日下午,布袋教會暨旅外布僑聯誼會在嘉義中會布袋教會舉辦鄭兒玉牧師百歲冥誕暨牧師娘鄭李春玲追思紀念禮拜,參加人數超過200人。(攝影/Dalul)

在教會上,鄭兒玉於長老教會信仰與教制委員會主委任內研擬長老教會〈信仰告白〉。1979年底,高雄美麗島事件爆發,多位教會人士受牽連,隔年林宅血案發生,4月總幹事高俊明牧師被逮捕,再隔年陳文成事件發生,鄭兒玉等人冒生命危險關懷遺族眷屬。他推動母語也是不遺餘力,在台南神學院開設「台語文化教室」,推動台灣母語文化建設,出版《押韻詩篇》與《台灣翠青:基督信仰與台灣民主運動詩歌》二書,並主持台灣戰後威權時期的文獻整理,積極參與台灣母語各種運動。

禮拜召集人蔡三雄牧師表示,為感念鄭兒玉與鄭李春鈴的奉獻及影響,之前特別請各牧長、會友寫下對鄭兒玉牧師夫婦的想念與懷想,所以禮拜中眾人都能拿到一本鄭兒玉牧師夫婦身影交織而成的紀念冊,其中有從不同角度撰寫的50篇紀念文,不論是信仰教導、生活點滴、難忘趣事,都讓鄭兒玉夫婦的身影更留存在每位信徒心中。

6月25日下午,布袋教會暨旅外布僑聯誼會在嘉義中會布袋教會舉辦鄭兒玉牧師百歲冥誕暨牧師娘鄭李春玲追思紀念禮拜,參加人數超過200人。(攝影/Dalul)

禮拜開始前,蔡三雄特別提到布袋教會一定要了解的景點,就是教會牆上用羅馬字所寫的布袋教會字樣,以及相關的普世教會標誌,是全台其他1000多間教會很難看見的形式。再來是1959年鄭兒玉從德國回台灣時,買給鄭李春玲的鋼琴,當時的價格能在台南買三層樓房子,可見鄭兒玉牧師夫婦的感情,而牧師娘過世後就捐贈給布袋教會作為紀念。最後則是教會的鐘塔,這些都是鄭兒玉牧師夫婦在布袋教會所做的工。

蔡三雄以「看見上帝的榮光和美妙」為題證道,引用以賽亞書35章1~2節回應鄭兒玉一生的見證。他指出,鄭兒玉對上帝的愛,實實在在體現在一生的貢獻中,每個階段都看見不同層面的需求,特別在追求台灣獨立上,藉由神學的分享與思考,推動眾多事工實行。從鄭兒玉的一生中及經文來看,應歡喜看待自己的一生,不管在怎麼樣的環境,都要用歡喜的眼光省思自己的生命,特別是服事的時候,或許會遭遇苦難、挑戰,但內心總要歡喜,因為知道自己與主同行、與上帝同工,在不知道如何走時,要相信上帝的光會帶領未來的道路。

會中吟詩曲目特別用鄭兒玉寫詞、蕭泰然譜曲的〈台灣翠青〉,回應鄭兒玉一生對台灣獨立的盼望。布袋教會暨旅外布僑聯誼會感念過去歷任牧者的奉獻,也在會中贈禮感謝。鄭兒玉長子鄭福信長老表示,過去其實對父親的回憶並不太多,因為他為著信仰及對社會公義的負擔,常常去往不同的地方,反而是母親在教會做的工比父親來得多。但今天來到布袋教會參加紀念禮拜,藉著眾弟兄姊妹與牧長的分享,他對父親的記憶更加豐滿,也期盼父親的精神能夠留存在每個人心中。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