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高齡

&nbsp要元氣高齡就要:多讀經禱告、多聚會交誼、多規律運動、多健康飲食、多吸收新知。問題是:大多數人都很懶、很缺乏意志力!來看看本期3位長輩如何克服軟弱意志、開創老年新生活;以及藉由團體動力,三五好友共創元氣高齡!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

採訪◎方嵐亭

走進位在台南長榮中學校牧室內其中一間辦公室,推門、頭側看便發現,一位撲粉般紅潤臉色的長者,正全神貫注的使用電腦,不時使用桌前一副放大鏡,仔細端詳螢幕上自己的台語打字是否標錯音。這位歷經日治、國民黨威權,看過台灣政局瞬息萬變、寫下令人朗朗上口的「國歌」〈台灣翠青〉歌詞的作者──鄭兒玉牧師,目前正持續主持著台灣二戰後威權時期的文獻整理,笑稱自己每天一定要做的就是看報紙,然後在電腦上面和人吵架。

1922年6月27日出生於東港的鄭兒玉牧師,去年生日的時候,由過去的學生們主動為他在台南神學院辦了場「米壽」的感恩禮拜,那日沒有政要的喧雜,倒是人文薈萃般地聚集成個小台灣,他對台灣教會界與社會自是有一定的貢獻。事隔1年多,即屆90高齡的他接受採訪,依舊神采奕奕,對於自己讓人羨煞的精神、身體健康,他說:「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

鄭牧師先是感謝主,除了曾有短暫胃疾、2002年間為了發表〈長老教會出著歹子孫?〉而學電腦需長坐,導致坐骨神經長骨刺影響生活作息,其餘與同年紀人士相較,尚無大礙。

少年時代是運動健將,舉凡打桌球、踢足球,更曾代表長榮中學參賽,擅長1500公尺與5000公尺長跑。回憶起228前夕從日本回到台灣,「家父因天花病重去世、家母也感染然後傳給我。還好我在日本有接受種痘,沒有太大影響。」預防,成了他的觀念和維持身體健康的方式,鄭牧師慶幸自己還可以思考敏捷、也沒有白內障的困擾,樂意地分享中年就開始服用的銀杏和眼藥兩項法寶,還謹慎地在筆者的紙上寫下來,交代如何使用,可以到什麼地方購買。當問到他每天還是獨自一個人用走路的方式上下班時,他不加思索、客氣的回答:「沒有每一天啦!是要好天氣、不太冷、不太熱、沒有颳風下雨。」

「你知道為什麼是SCM(Studient Christian Movement),而不是CSM嗎?要追求的是基督徒、基督化的運動!」鄭牧師擔心現今的教育環境讓人不知思考,教會也變得廟公化、僵硬化。他表示,在日本京都同志社大學的年輕歲月,奧古斯丁的《懺悔錄》、本仁約翰的《天路歷程》等書,都是最基本不過的閱讀書目,而他這兩年閱讀過最覺得有價值的書籍是《被壓迫者的教育學》和《猶太人的教育》。除了身體上的健康外,有人文基礎、閱讀與思考、多重視討論,讓他的生活充實又有樂趣。

希望上帝能再給他幾年時間,才召他回天家休息的鄭牧師說:「對我來說,人生是意義而非享受。」目前還沒有完成的工作,便是寫下自傳和一本不是傳統的台灣基督教會史概念的《在台灣史中的基督教》,他將採用全羅馬拼音方式。說到此,他又一次的批判民進黨總統候選人的4場辯論會,怎麼可以全部都是華語!他的每一天都和台灣的心同跳動,和世界局勢接軌。

&nbsp

鄭兒玉  長老教會退休牧師。89歲,目前進行台灣二戰後威權時期文獻整理。

元氣撇步

關於健康,要有預防保健的概念。

每天閱讀思考、與人討論,充實人文思維。

&nbsp

到老,不要再煩惱了!

採訪陳怡萱

2年前,長榮大學的畢業典禮出現1位與眾不同的畢業生,他是高齡84歲的沈健一,從長大視覺藝術系修業完成,成為全國最老的畢業生。畢業後至今2年,沈健一每天樂在畫畫、學習新知,盡情享受老年生活,還受邀返校到「樂齡大學」授課分享如何每日保有元氣過生活。

沈健一出生於1925年,當過軍人、警察及台南市政府新聞股長,從小喜歡畫畫,可惜因時局不好、常在逃難,沒有機會接受正式的美術教育。自高雄市政府秘書處退休後,他曾在70多歲時申請到杭州的中國美術學院就讀,但因身體不好且常要往返兩地,最後被家人勸回台灣;80歲時跟著長榮大學視覺藝術系蔡茂松主任學水彩畫,得知長榮大學進修學士班招生,立刻報名應考,終於成為大學新鮮人。&nbsp

2009年,沈健一順利從長榮大學畢業,即使沒有上學,他在家還是每天畫畫。「我感覺人生太美好,想留下一點紀念品。」他說,每天畫畫、研究畫法,越學習就覺得難度越高,但難度越高、學習的興致越高昂。除了在家畫畫,他每星期四還會跟台南市悠遊畫會出門去寫生。

問他如何保持身體硬朗,沈健一笑說:「年紀大了才知道生命可貴。」他知道人都有情緒,青少年時期開始就有很多煩惱,但隨著年紀越大、對世界的看法漸漸改變。他發現,只要能好好「調整」情緒,生活就會變好、身體就會健康,然後健康會影響到情緒,如此循環不已。

「這世界林林總總,花樣很多,有好的、有不好的,現在我把不好的也看成是好的,就覺得這個世界真是美好。」會有這樣的想法,多少是受到基督教信仰影響。由於女兒自大學時代接觸基督教信仰而成為虔誠的基督徒,沈健一與太太曾嬌珠也跟著接受基督信仰受洗成為基督徒,目前全家在台南市大同路的浸信會三一堂聚會。

沈健一說,基督徒知道未來有個美好的天堂存在,因此生活充滿希望,「每天吃飯、起床,都覺得感謝。」他認為物質沒完沒了,但精神可以很踏實,就好像天堂在人間一樣。

而教會的朋友則是沈健一重要的人際關係之一,「我們彼此交流,偶爾我去他們那裡作客,或是他們來我家玩玩,自然愉快,沒有利害關係。」除此,在長榮大學念書時認識的「小」同學也在沈健一的人際圈裡面,彼此常常聯絡,其中有位女同學是在攝影課中認識的,常主動邀約包括沈健一在內等幾位同學聯絡感情,「這樣的『老小』聚會很有意思啊!」

至今,沈健一常利用時間回長大美術系去旁聽,「學術無邊,但我學習的欲望很強烈,因為感覺這個世界值得我們好好探索。」他知道有許多老人退休後似乎變得更苦惱,例如身體不好,每天只有看報、睡覺、發牢騷、鬧情緒,實在非常可惜,失去可以更美好的時間。

沈健一經歷過戰爭的痛苦,年輕時四處逃難的記憶猶在,因此他非常珍惜現在的日子,「台灣沒有戰爭,福利也不錯,每個人退休應該都能維持基本生活,一些老人不愉快大多是因為找不到方向而自尋煩惱。」

因為珍惜老年時光,沈健一認真學習、熱愛繪畫、享受教會與家庭生活、開放心胸結交朋友。他建議:「到老,不要再煩惱了!」年輕拚命賺錢、養家,夠累了!老了,就好好享受每一天吧!

採訪尾聲,沈健一突然問我:「妳有用Skype嗎?」他說如果之後還有問題可以用Skype跟他聯絡,或者寫e-mail也行。高齡86歲的沈健一,有Skype,還用Gmail,實在是教人驚奇又佩服,真正是「活到老、學到老」的最佳典範。

沈健一 全台最老的大學畢業生。

86歲,至今每天畫畫、學習新知。

元氣撇步

調整情緒、快樂學習;開放心胸結交朋友。

&nbsp

享清福不如多服事

採訪&nbsp李信仁

&nbsp前行政院長張俊雄,2008年5月退休後,擔任更生團契和愛慈基金會的終生志工,卸下所有政治事務的他,因為擔任志工,退休生活比過去更充實,充滿活力。

規劃松年生活,不是從退休才開始。1938年出生的張俊雄,2007年69歲生日時,在聖經寫下「我被主愛激勵,願獻上我的餘生」,當時他在行政院長任內,日理萬機,卻經常思考生命意義,為了迎接退休,及早預備,他感謝上帝帶領,即使年屆70,「人生下半場」還是能夠立志為主所用。

張俊雄曾參與台灣民主改革,民主自由的理想逐一實現;退休後當志工、關懷弱勢,上帝引導他的生命與愛、公義、希望合一,關懷「最小的弟兄」,正如在教會分享見證時,張俊雄經常引用德國神學家約格‧辛克(Jorg. Zink)的名言:「當你很清楚感恩的回顧一生時,你會讓自己與上帝的旨意合一。」

張俊雄不戀棧權位,交棒給年輕人。因此,退休時,他婉拒卸任院長的禮遇,不再涉入政治,他接受長老教會總幹事張德謙牧師的建議,擔任更生團契志工,用資深律師和從政經驗,輔導監獄受刑人和更生人,退休的松年生活成為另一階段服事的起點,實現「餘生獻給上帝」的心願。

這幾年,投入更生人關懷事工的張俊雄,看到許多誤入歧途的朋友改過向善、洗禮歸主,感到欣慰和滿足。從他的志工生活,可見人生閱歷豐富、時間自由的松年族群相當適合擔任志工,高齡化的台灣,十分需要松年族群的志工組織與媒合平台。

從張俊雄的實例,見證「施比受更為有福」的松年活力生涯,在台灣有不少人期待年老「享清福」,但與其賦閒在家,不如走出去,趁著手腳還能活動的時候多服事別人,就像高齡「不老騎士」和「青春啦啦隊」,散發生命熱情,老年生活精采亮麗。

張俊雄 前行政院長。73歲,現為更生團契、愛慈基金會志工

元氣撇步

思考生命意義;與其賦閒在家,不如善用餘生,為主服事。

&nbsp

創造元氣高齡

◎呂宗學(台南中會後甲教會執事、成功大學公衛研究所教授)

一個人很難,一群人不難

誰不知道,要元氣高齡就要:多讀經禱告、多聚會交誼、多規律運動、多健康飲食、多吸收新知。問題是:大多數人都很懶、很缺乏意志力,要一個人規律且堅持地保持元氣行為,很難!(如圖1)
人是「社會」動物,一個人如果被賦予一個社會角色,這個人就會產生相當的責任感與驅動力去做某些元氣行為。我們可以看到教會許多會友,擔任小組長或團契會長時期會非常規律地參加聚會;如果卸任了,可能常常因為某些理由缺席不參加聚會。所以,最好每個人都能當幹部,被賦予一個任務,去帶領別人做元氣行為。
人是「社會」動物,如果有人每天一早打電話來給你,並且開車來載你去公園做讚美健康操,你一定也會不好意思拒絕,於是去參加。剛開始可能是不好意思或是勉強,但是參加久了就習慣,不去反而很難過。
人是「社會」動物,一群人在做完讚美健康操,不可能馬上就各自回家,一定會彼此閒話家常。聽到別人也遇到與自己類似的不愉快或困難,心中總是比較不會覺得孤單。聽聽別人的建議,也會讓自己有一些出路。彼此相約一起去買東西,去看表演,去找哪位醫師看病,順便提醒下午一起去禱告,晚上一起去聚會。一群人一起保持元氣行為,不難!(如圖2)
人是「社會」動物,當一個人隸屬於一個社群中,會耳濡目染受到群體的共同習慣、價值觀與風氣所影響而不自知。我去不同的松年大學或松年團契演講時,就會感覺到不同教會,元氣也不同,有時候,一進教室就感覺氣氛鬧哄哄很活潑,問問題一定有學員回應,我上起課來也特別起勁;反之,進去某些教室就感覺很安靜很嚴肅,問問題也沒有人回應,我上起課來也沒什麼勁。
由圖3可以看到,不同社群的元氣行為分布就是不同。當你看到聽到旁邊的學員,都是每天讀經、每天禱告、每天運動、每天打電話關心人、每天健康飲食,你耳濡目染也開始由每週1次改為每週3次,然後逐漸變成每天1次。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多與元氣朋友在一起,你也會變得很有元氣。一群人一起來元氣,不難!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圖1:一個人要元氣,很難!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圖2:一群人要元氣,不難!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圖3:不同社群的元氣行為
元氣行為,如:讀經、禱告、讀書、聊天、運動與健康飲食等。社群1(紅色):大多數人每週不到3次;社群2(綠色):大多數人每週4次以上。社群1與社群2的「總體元氣指數」當然不同。
&nbsp

落實元氣高齡

組個祖母俱樂部

與台灣同樣高齡化的芬蘭,有個由教會發起老人的志工團體「祖母俱樂部」,由老人本身當志工,服務需要照顧的老人,強調尊重和維持受助者的尊嚴,不是取代老人做所有的事,用創意啟發,維持受助老人獨立自理權利,志工同時也能增進服務能力。

這個「低成本、高參與」的志工平台,非常受到歡迎。

「祖母俱樂部」讓卸下賺錢養家、養兒育女責任的老人們,學習服務和成長,老人家幫助老人家,發現生命意義與驚喜;在「祖母俱樂部」人人都能當志工,例如:陪老人到教會、購物、探訪聊天,甚至當「代理爺奶」,陪別人的孫子玩耍,讓老夫老妻安心約會。

芬蘭宣教師何侑霓牧師,他曾在媒體介紹「祖母俱樂部」落實「活躍老化」(active ageing)的團體說:「效法耶穌服事別人,經常問『您需要什麼?』不要只顧自己,要多多給予,就是高齡者常保身心健康的祕訣。」老年人當志工是最好的選擇,台灣的教會可以多組織類似「祖母俱樂部」的老人志工團體。 (文/李信仁)

&nbsp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