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生死世界 南美館藝術展引熱議

展覽引發熱議,吸引大批民眾觀展。(相片提供/黃以勒)

【Dalul台南報導】台南市美術館二館6月25日至10月16日舉辦《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有教會發出代禱信表示「仇敵透過這展覽,汙穢國土,玷汙人民,我們國家的罪惡越犯越大,無知愚昧,深深得罪神。」甚至有部分人士致電要求撤展,引發熱議。

台南市長黃偉哲6月27日接受本報專訪表示,市府尊重策展團隊,因在法律中南美館是行政法人,代表它是獨立自主單位,目的就是不讓政府隨便干預美術館的展覽設計。他說,本次展覽不只是殭屍、鬼怪的展示,更重要的是如何看待生與死的世界與創作背後的意義。對於展覽引發正反意見,他認為應該互相對話,市府很樂意提供平台讓眾人討論。

南市文化局長葉澤山說明,可能因展覽宣傳期間釋出照片較少,媒體報導聚焦鬼怪,讓民眾誤以為展覽是怪力亂神,其實並非如此。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策展緣由,主要是看見亞洲不同於歐洲基督教文明的議題與歷史,況且此展在法國並無接到抗議,法國館方看見台灣出現爭議也大感意外。他強調,台灣是一個多元的國家,有多元的想法及意見,民眾可以親自前來觀看展覽,從藝術的角度了解不同文化信仰的變化及展現。

此次展覽,原是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於2018年推出之特展。本次移師台灣展出歷經兩年策畫,除了有日本、泰國與中國對鬼怪的想像,也加入本地視角,邀多位台灣藝術家參展,並向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及學甲慈濟宮等單位借展作品,呼應在地傳說,在既有展覽中,增添台灣視角下的本土鬼怪想像。

負責本次特展的南美館展覽企劃部組員陳菡暘說,此次展覽雖然有許多國家的信仰與鬼怪文化,但分類上是採主題劃分,分為地獄的想像、遊返的鬼魂、幽靈狩獵等展區,透過有次序的安排,讓民眾從不同角度看見不同國家的創作與文化,館內展品附有說明,幫助民眾理解每項作品背後的意義。

由於很多民眾因不同意見討論而對展覽產生興趣,陳菡暘認為這是好事,從策展角度而言,當然是希望越多人討論越好,她很歡迎民眾前來觀展,透過更多的討論及分享,延伸出更多的包容。她也詳細介紹本次作品,如泰國藝術家阿努邦・湘土恩(Anupong Chantorn)在袈裟上創作的《敵對者》,畫中可見兩位僧侶變為有鳥嘴的鬼,互相攻擊,作者是要說明泰國因文化的關係,民眾常需要從僧侶獲得祝福與庇佑,而這種宗教行為在近代卻變為商業利益取向,該作品以反諷方式讓觀者思考單純的宗教面臨人的貪慾時,到底會呈現什麼景象。

《敵對者》。(相片提供/台南美術館)

本次展覽還有台灣、日本、泰國等地鬼怪傳說電影海報,呈現亞洲地區對幽魂的想像,其中不乏台灣早年電影繪師的手繪海報原件,以及泰國發人深省的創意廣告,機會十分難得。陳菡暘提醒有興趣參觀《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的觀眾:「這畢竟是美術館,不是鬼屋,若抱持錯誤期待,則可能大失所望。」

對此次特展引發熱議,台南中會東門巴克禮紀念教會牧師劉炳熹表示,媒體釋出的訊息都是挑選過的,教會應理性看待,他認為民眾只是受到媒體報導影響,而對此事有過多反應。他指出,該特展目的是讓人思考死亡及地獄的課題,進而看見自己此刻該如何回應,但部分教會對藝術的認知與解釋不足,才會無法看見背後的文化意涵與藝術價值。他也建議看完特展的民眾,若心中感到不平安,歡迎到就近的教會禱告,求上帝驅散恐懼。

對台灣民間信仰有深入研究的宗教學者董芳苑牧師說,鬼怪其實是人信出來的。在各種宗教中,鬼的來源都不同,佛教的鬼來自所謂餓鬼道、地獄道的輪迴系統;民間宗教的鬼是人死後變成的;在基督教中,鬼則是與上帝對立的墮落之靈,並不是由人變成的。他提醒參觀展覽心態要正確,理解其背後意義,否則容易陷入拜偶像的窠臼,相信與否,才是影響自己信仰的最大因素。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