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連結土地的生命

第33屆金曲獎最佳新人獎由二人組合珂拉琪Collage獲獎,其中文團名為collage(拼貼畫)的音譯,恰如其分地表達他們的創作曲風大量混合多種語言,從個人的生命經驗出發,講述各個時代的故事,以音樂寫下自己與台灣的歷史。吉他手王家權在陳述得獎感言時說:「如果我們的歌,能讓大家思考身上有什麼樣的歷史,並在這個好奇之中,找出屬於自己的答案,去實踐它,對我們來說就是最珍貴的一件事。」主唱夏子則將他們的音樂獻給「所有為了種族,還有語言、性別而努力的人們」。這些表達感動了無數觀眾的心,紛紛在社群媒體轉貼分享。

曾有聽眾反應珂拉琪歌曲中的台語有誤,珂拉琪為此特別向精通台語文書寫的教授李勤岸請教,經修正後重新錄製歌曲上傳,嚴謹態度傳為佳話。如今他們以台語演唱的作品,都會在網路影片說明欄中,附上正確的台語文漢字及羅馬字歌詞。

獲獎之前,珂拉琪在今年4月7日,受邀至鄭南榕殉道33週年追思紀念活動「自由/唱」中,錄製影片演出。網站「吹音樂」亦將當時活動對談寫成報導〈創作就是說真話──鄭南榕基金會邀珂拉琪、謝銘祐、拍謝少年對談歷史與自由〉刊登在網路上,文中可窺見他們的創作心路歷程。

夏子省思,擁有一半原住民血統的她,長大後逐漸與自身文化脫節,所謂「都市原住民」身分認同始終在兩者間擺盪:在城市受到歧視,同時卻和部落原住民並無太多重疊的生命經歷。後來,她開始關注原住民議題,發現其實不一定要去圖書館挖資料,有時候從家人身上就可以感受到這件事。

解嚴之後才出生的珂拉琪,認為認識歷史的過程,就像是一步步拾回自己。他們創作的歌曲〈TALACOWA〉(你要去哪裡),就是以阿美語、日語交錯,唱出高砂義勇隊裡的阿美族軍人被捲入一場不屬於自己的戰爭,相約一起逃走,徒步翻越中央山脈回到故鄉的故事。

珂拉琪的作品還使用許多有別於基督信仰的宗教元素,來表達對土地苦難的憐憫與疼愛。這不禁讓人感嘆,曾幾何時,陪伴孤兒、寡母、出外人,且向乞丐、妓女、貧病者傳福音的信仰,如今華麗轉身,卻變成氣質高雅的代言人?在這追求光鮮亮麗的信仰風潮下,教會是否還能孕育有能力回應土地苦難的下一代呢?台灣文學家葉石濤曾說:「沒有土地,哪有文學?」這也是對基督徒及教會重要的提醒:斷絕與土地的連結,信仰有一天將會失根枯萎。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