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走廊】紀錄片《自然就樹美》向大樹學習

◎桃樂斯

《自然就樹美》(The Hidden Life Of Trees)這部紀錄片的主角是森林看守人彼得‧渥雷本(Peter Wohlleben),關於他如何推動兼顧生態和經濟的永續森林管理之道。渥雷本曾將他累積多年森林保育及導覽的經驗集結成書,引導大眾以不同的觀點認識大自然,並重視森林的保育。

片中穿插幾段縮時攝影,有幼苗生長,也有花朵綻放。在人類不知覺時,大自然的步調持續進行,觀看這些濃縮成短短幾秒鐘的過程,著實令人既感動又震撼。

渥雷本在片中表示,他深知自己無法拯救全世界的森林,但是他希望帶給眾人一個重要的觀念──人類需要大自然,當人類說要「保護大自然」,其實是保護人類自己。人類無法摧毀大自然,因為大自然會自行復原,即使需要千年、萬年。即使是在車諾比核災中毀壞的森林,也終究會復原,只是年歲有限的人類無法親眼看見。

我們可能會在森林看到一段被青苔覆蓋、看似腐爛的樹木殘幹仍存活著,因為鄰近樹木會支援它養分。渥雷本說,這是樹木的社會規則,好比一個蟻窩的螞蟻會彼此扶持,似乎樹木也深知「獨木不成林」的道理,維持共同體就都能夠存活,這是人類要向大樹學習的。

渥雷本認為,就經濟角度看,生長速度慢的樹種沒有價值,但這才符合永續生態,因為老樹能夠幫助小樹生長。母樹根部以糖液餵養小樹,就像人類哺乳一樣,一家人生活在一起是養護樹木最適當的方法。

反之,人工林栽種的樹年紀都差不多,沒有老樹幫扶,像孤兒一樣長大,時間一到就被砍下賣掉。渥雷本以韓國某廠牌手機為例,因急著讓商品上市而未能發現電池構造有問題,以致日後因電池爆炸造成重大損失,同樣地,人工林砍掉一批樹後再種一批,日復一日任由機具輾壓土壤產生壓力泡,表面上不留痕跡,長期下來卻破壞土壤的蓄水能力,終將使樹木乾渴。如此一來,不僅樹木品質不佳,更影響水土保持。渥雷本說,雖然砍伐樹木不違法,但若真心為森林著想,只有停止砍樹一途。

渥雷本的導覽及著作常將自然界擬人化,縱使有些科學家對這種有點浪漫的方式不以為然,但擬人化的確幫助大眾理解自然界奧祕。例如被他戲稱為「朋友樹」的山毛櫸,相鄰兩棵大樹像共生體,筆直的樹幹互不衝突,分出的枝葉也不相干擾,光線能夠照到彼此,一同健康生長,他稱此為:「不是一起滅亡,就是一起生存。」

「樹木和真菌是朋友」則是渥雷本另一個有趣的形容。真菌從樹木攝取養分,也提供樹木乾旱、害蟲等資訊,渥雷本形容真菌就像光纖網路一樣,所以森林也有個www──wood wide web。真菌還有一項技能,能夠過濾土壤的重金屬,而後成為眾人口中的美味牛肝菌,真是一兼二顧,大自然果然奇妙。

高中開始鑽研森林的渥雷本,六歲時就以森林看守人為夢想。但是當他結束受訓後開始管理森林,發現林務局也伐木和噴灑殺蟲劑,還把愛護森林掛在嘴上。他建議成本會高出許多的選擇性伐木,與冥頑不靈的林業機關對話二十幾年,深覺得消磨意志。幸而終有企業願意調整,雖然現在看不到成果,至少有是一個開始。

起初渥雷本對樹的認識僅止於照護樹,他沒想到樹的世界妙不可言。譬如樹群即使綿延好幾公里,也會約好一起開花,因為冬天來臨前,鹿與野豬會翻遍整座森林,好吃到美味營養的果實,如果被吃光了,會導致春天連一棵幼苗都沒有。所以樹群約好一起開花、結果,幫助動物過冬同時,會有吃不完的果實,來年才有機會看見幼苗。又譬如有一棵細長雲杉佇立在海拔1044公尺的高山,經鑑定竟已存活9550年,是名符其實的「樹瑞」。這棵雲杉表面看來平凡,卻經歷各種氣候環境災難,如今唯一害怕的是一把電鋸。

神在創世記吩咐人成為大地的管理者,而非掠奪者,縱使大自然在神的掌管下有能力復原,然而人仍然推卸管理的責任。我們可以問問自己,是否有盡到好管家的責任呢?


本文圖片取自紀錄片《自然就樹美》劇照。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