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佳人是她的故事

◎郭毓安

許多人看過舉世聞名的小說《清秀佳人》系列,但是卻甚少人知道其作者露西‧莫德‧蒙哥馬利與加拿大長老教會的淵源&hellip&hellip

 蒙哥馬利出生於1874年11月30日,母親因肺結核在她21個月大的時候過世,父親因為工作的關係遠在外地。因此,蒙哥馬利從小就與她的外祖父母住在愛德華王子島的小村莊Cavendish。這個由蘇格蘭移民建立起的小鄉村,社交圈都是圍繞著教會,她的外祖父母也都是虔誠的長老教會信徒。

村裡的教會還保有從蘇格蘭長老教會傳承下來對於神學、信仰方面謹慎的理性思考,還有論證型態的教育方式,也因此讓蒙哥馬利有機會完成基礎教育,更來到愛德華王子島的首府查洛城讀師範學院,之後進一步深造。
蒙哥馬利從小就展現了寫作天賦。中學畢業後,她已經開始寫詩詞、故事及文章了。同時她也建立了寫日記的良好習慣。她的日記常常會寫到在教會裡的生活以及與大自然相處的點點滴滴。

  

Macdonald牧師  與《清秀佳人》

蒙哥馬利幼年時母親就過世了,父親又長期在外地工作,再加上外祖父母嚴格的教育方式,使她內心缺乏家庭溫暖,愛做夢的她因而把內心對家庭溫暖的渴望轉移到寫作方面。1898年外祖父過世的時候,蒙哥馬利為了照顧外祖母,辭去教師的工作搬回家鄉。當時她在寫作上已經小有名氣,靠著這些寫作的收入,她在經濟上可以無後顧之憂。
《清秀佳人》是孤女安妮.雪莉誤打誤撞被一對年邁兄妹領養的故事。故事的藍本與蒙哥馬利的經歷有許多關聯。故事裡的兄妹本來是要領養一個男孩來幫忙務農,但是卻誤打誤撞的領養到了一個女孩,這故事的情節曾經真實發生在蒙哥馬利的舅舅與舅媽身上。他們本來也是要領養一個男孩,但卻來了一個女孩。
蒙哥馬利29歲的時候,教會來了一個新的牧師Ewan Macdonald。牧師探訪時與蒙哥馬利擦出了愛情的火花。因蒙哥馬利談戀愛的對象是牧師,在她談戀愛的同時寫的第一本《清秀佳人》小說,也可以看到不少對於牧師的描述。故事裡的安妮對她的同學Diane說道:「牧師也是人,跟其他人一樣也會犯罪&hellip&hellip,我自己犯的罪就是太愛做夢而忘了我自己應該去做的事情。」這或許是蒙哥馬利藉著小說來描述自己與Macdonald牧師的戀情,因她本身敏銳的觀察力,以及近距離相處更容易看到對方的缺點,所以比一般會友更「知道」牧師的脾氣。
我們也可以從小說裡看到,在20世紀初教會對牧師和牧師娘的要求。故事裡蒙哥馬利這樣描述新來的牧師:「這位新牧師的神學觀點蠻紮實的,因為Lynde夫人已經非常徹底的問過他有關神學教義的觀點。Lynde夫人說,好的神學觀點配上賢慧的牧師娘,會讓牧師的家庭變得非常完善。」或許當時的蒙哥馬利已經開始自我心理建設並且預備自己成為一位牧師娘了。
縱然蒙哥馬利有寫作的天份,但是她在1905年寫的第一本小說《清秀佳人》,卻被出版社拒絕了3次。一直到1908年才正式印行。此書出版沒多久就受到許多好評,她也一夕之間成名。她很快的就寫下了《清秀佳人》續集《安妮的青春》。

  作家與牧師娘身分

蒙哥馬利的外祖母過世後,她跟Macdonald牧師結婚。沒多久,蒙哥馬利的小孩相繼出生。她共有3個小孩,其中次子在出生沒多久就過世,這也引發她筆下的安妮同受喪子之痛。
雖然蒙哥馬利要照顧陸續出生的孩子,但是教會對牧者家庭的要求並沒有減少,這也帶給她不小的壓力。她這段時間的日記詳細記錄著對於協助牧會的心情與感受,除了協助排解會友之間的糾紛,也因這段時間加拿大在1914年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村莊裡許多青年都陸續上戰場,當死傷的消息從歐洲傳回到加拿大的時候,探訪與安慰士兵的家庭變成了不可或缺的事工。
儘管要照顧孩子又要協助牧會,蒙哥馬利仍一直持續寫作並出版《清秀佳人》系列。她小說中幽默風趣的文字,或許對於排解她現實生活中的壓力有很大的幫助。
在《安妮的愛情》裡,蒙哥馬利描寫一個年長的婦女告訴一個女孩,她對一位年輕傳道者的看法:「牧師是個很好的人&hellip&hellip,不過身為牧師,他更應該更威嚴、更穩重才是。」女孩反問:「難道一個人不能同時是基督徒,也持續有笑容嗎?」這位年長的婦女回答說:「當然可以,但是我剛剛所說的是牧師,不是一般基督徒。」我們可以在這裡看到蒙哥馬利的幽默,當我們在讀她的小說時,可以感受到她身處在牧者家庭及面對一般人對於牧者家庭刻板印象的無奈。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沒多久,蒙哥馬利的夫婿可能因牧會壓力等多重因素,患了現今俗稱的「情感性精神障礙」。雖然最後順利康復,但是仍帶給這對夫婦不小的壓力。1920年代末期,Macdonald牧師被聘請到離多倫多更近的Norval的一間長老教會牧會。這段時期,牧師的情感性精神障礙又開始發作,在蒙哥馬利堅毅不拔的精神扶持之下,Macdonald牧師的牧會職務才沒有因而中斷。她帶領青年團契、幫忙司會、輪流彈風琴、協助召開婦女會,並且安排講員來講道等等。《芭特姑娘》、《安妮的幸福》等是這段時間的作品,內容一貫可以看到蒙哥馬利用風趣的方式來描寫牧師、長老、參與教會活動的婦女等。或許藉由寫作,她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毫無顧忌的表達她在現實生活中所面對的種種挑戰。

  旅程結束、故事繼續

1935年,Macdonald牧師選擇提早退休,蒙哥馬利與夫婿在多倫多近郊買了間房屋並命名為「旅程的結束」(Journey&rsquos  End)。她仍持續寫作並修改以前的著作。或許因長年的操勞與照顧生病的夫婿,蒙哥馬利在1942年4月,因為冠狀動脈血栓症而過世。她的遺體安葬在家鄉愛德華王子島的Cavendish,結束了傳奇的一生。
蒙哥馬利童年的處境,讓她看事情的角度也與許多人大不相同。當蒙哥馬利回顧過往時,她在日記中這樣寫著:「假如沒有童年所發生的點點滴滴以及在Cavendish的生活,我不認為我會寫出《清秀佳人》這系列小說。」蒙哥馬利把自己的人生用故事的角度來欣賞,這不僅是她自己的故事,更是上帝賜給她的故事!她所做的就是讓自己活出生命的美麗色彩,我們可以在小說裡看到她對人生與生命的態度。
我們常常在忙碌的生活中遺忘了這些美好的生命故事,然而,「人生即故事,故事帶來生命。」我們的信仰不也就像故事一樣嗎?這不只是你我的故事,更是上帝與我們同在的故事,聖經就是上帝藉著基督來到世上與我們同在的故事。因為上帝與我們同在,我們的生命故事才能豐富而精采。如同耶穌基督所說:「我來的目的是要使他們得生命,而且是豐豐富富的生命!」(約翰福音10章10節)
 
 
 
 
 
 
 
 
 
 
 
 
 
 
 
▼位於愛德華王子島安妮的家實景。
 
 
 
 
 
 
 
 
 
 
 
 
 
 
 
▼作者拜訪Cavendish墓園,蒙哥馬利與Macdonald牧師長眠的地方。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