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婷高雄報導】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婦女館今年攜手婦權基金會暨台灣國家婦女館,及關心月經平權議題的社團法人全球小紅帽協會,在7月於高雄婦女館2樓推出「阿媽ê月-跨世代女性身體記憶展」,展覽訪問8位女性,最年少21歲、最年長91歲,世代跨度70年,還邀請祖孫三代、四代共同受訪,回憶不同時期的環境和觀念,如何影響女性照顧及看待生理期的自己。展覽至7月24日止。

展覽承辦人餘員賴秋伶表示,婦女館致力於性別平等倡議,往年也會和國家婦女館合作展覽,今年聚焦在「月經」議題;透過展覽,可以思想「月經」從過去被視為隱晦、禁忌的女性私密話題,到如今被視為女性成長歷程,能夠被提出、討論,甚至「月經貧窮」等社會問題也獲得政府重視的過程。事實上,婦女館也都有在衛生間裡預備衛生棉供有需要的民眾們使用,希望能建構月經友善環境。

(攝影/林婉婷)

展覽受訪者中,91歲的李康阿媽、89歲的游林阿媽、78歲的徐阿媽和72歲的賴阿媽,不約而同提到早年是又用舊衣、舊布或粗衛生紙作為生理用品,她們也有在河邊清洗經血的經歷。另外一個共同觀念是「生理期的女性不乾淨,不可以到廟裡祭拜」,有人不清楚緣由、只是聽從長輩教導並傳承給後代,有人認為月經和排毒有關,既然是排除身體汙穢,自然不能到廟宇以免冒犯神明。

但47歲的郭阿姨反而認為這些都是人的觀念,神明也有女性,不應該把生理期的女性隔離在宗教活動之外。而57歲的游阿姨則談到,當時女生間稱呼月經為Mess,主要是方便討論,因為「男生聽不懂」。

(攝影/林婉婷)

31歲的李小晴記得自己首次接觸月經,是和同學們玩耍時、有位同學正逢生理期;看到經血,其他孩子們都感到驚慌。如今為人母的她,從小就教育還年幼的兒子、女兒何謂生理期,並相信「月經是長大的過程」。

21歲的林小瑜沒有和媽媽同住,初經來潮時向求助爸爸;無措的爸爸緊急找認識的安親班園長幫忙。林小瑜不太敢談生理期話題,直到高中才意識到原來其他女生也有月經,且大家好像也不避諱討論,才逐漸放寬心,並開始留意到每個人在生理期都有不同的身體反應。

賴秋伶指出,展覽主要彙整女性如何看待自己和月經的關係,盼望觀展者也能進一步思考如何與不同性別的人討論月經議題。婦女館也關心不同面向的性別議題,例如曾辦理過「男性育兒」攝影展,探討男性在教養及照顧兒女方面遇到的挑戰與心聲。37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