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梯夢信仰旅程講座 認識非暴力抗爭

(攝影/邱國榮)

【邱國榮台北報導】由已退休的長老教會牧師蔡茂堂所成立的天梯夢協會,7月16日上午在七星中會和平教會舉辦信仰旅程講座,邀請精神科醫師、天主教社會服務修女會鄒逸蘭修女,分享她人生成長過程的信仰歷程,包括認識了「非暴力抗爭」;同時也邀請長老教會總會婦女宣教委員會幹事連嫦美牧師與談。

鄒逸蘭在高中時期的一年暑假,去到新北市八里區一處僻靜時候,感受到耶穌基督同在。高中畢業、進入台大醫學院,鄒逸蘭知道她的未來不會是一般方式行醫,她向天主發願,未來要踏上修會,之後,經過多年的時間也平心分辨後,她發現自己被招喚進入的修會是「社會服務修女會」,但當時台灣沒有這方面的輔導,於是她在擔任完一年住院醫師工作後,去到了美國入會,從此也開拓了視野,其中經歷「積極非暴力抗爭」。

鄒逸蘭指出,她在洛杉磯期間,跟著一群從事正義和平工作的修女們一起工作,當年美國幫助中南美洲的軍政府國家進行境內的軍事活動,可是軍政府殺害人民,因此美國有很多修會向白宮抗議;然而想要加入修會抗議政府的組織行動,要受過非暴力抗爭的完整訓練,並且要通過測試,才有足夠能力做到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意志,並且懷著愛的眼光,面對怒目的警力與政府官員,有如此修為才能夠參加公民不服從行動。

以非暴力的抗爭,面對政府隨時會施暴的警力,如何在聖經裡找到力量?「不是很容易,所以要學習。」她說,領導非暴力抗爭的人都是經過很長時間的學習鍛鍊,也必須要對信仰天主有所領悟,既然基督徒都信天主是天父,那麼,立場站在對立面的人們,也都當然是天主的孩子。

她進一步說:「我不會說『誰是我的敵人』,所以我現在不太會用意識形態看別人」,雖然意見不同,但是練習積極非暴力抗爭,就不會胡亂去臆測他人的動機,也不判斷動機,否則會造成嚴重衝突,將很繼續難往目的地方向走下去,其實這跟在精神科醫學的訓練有異曲同工之妙,精神科醫學要盡量中立的眼光去觀察與體會。

(攝影/邱國榮)

連嫦美表示,1996光啟社出版《尋:女性神學的台灣經驗》,由鄒逸蘭修女著作,是台灣女性神學的重要著作之一,是鄒逸蘭紀錄當時代婦女活動樣態的神學反省,帶領讀者跨越傳統父權的眼光,去看見女性自己的生命價值。連嫦美指出,該書帶領她進入思想的新領域,觸動她渴望要在神學領域了解更多,也因此對於詮釋聖經經文的架構有更多認識。

她指出,女性要做自己,是對女性不容易的學習功課,從鄒逸蘭對聖經的詮釋,可以看到聖經當中的女性建構其主體性,歷經時間是非常漫長,不過,雖歷時長,卻是開始。她說:「上帝創造每人都有不同的特質,也放在我們所處環境當中去學習,然後可以讓我們用不同方式,去服事祂。」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