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性之旅】走讀暖暖(下)

攔河堰百年幫浦壺穴。

文圖◎邱世榮

走上暖暖火車站月台旁的天橋,向基隆河望去,稀有的壺穴地貌盡收眼底,在地人稱「石面桶」。壺穴成因,為湍急的河水將石塊從此處帶到另一處河床岩石的凹陷處滯留,經過長時間水流漩渦侵蝕後,形成圓滑如壺狀的坑洞,洞內常有圓滑的礫石。暖江橋一帶的壺穴超過2000個,為全國數量、種類最多的壺穴群,全球罕見,蔚為奇觀。

壺穴地貌。

暖暖港昔日繁華

眺望基隆河,時光彷彿倒流,帶我們回到曾經繁華一時的暖暖港。早年暖暖盛產大菁(藍染染料)、茶葉、香菇,收成後集中於暖暖港裝船,順著基隆河運至艋舺、淡水。日治以後,煤礦陸續開採,人們在暖暖港附近洗煤,汙水染得基隆河長長一段都是烏黑的。又有從金瓜石沖下來的沙金,在此因遇深潭水流平緩而沉澱,引起一股淘金熱,故暖暖的遠源路舊稱「產金路」。據說,當年本地居民十有八九從事金、煤礦行業,並吸引許多外地人移居,城市繁榮富裕景象堪稱空前。

 

馬偕上岸處。

我們似乎看到馬偕博士於1879年風塵僕僕帶著福音行囊,在熱鬧的暖暖港上岸。開台第一水彩畫家倪蔣懷所繪《八堵橋》,特別畫出一間閩式建築屋頂上的十字架,該畫被複刻在有兩百年歷史的安德宮廟埕前「暖暖古今名人碑林」。蔡丁財長老領我們到距離暖暖車站100多公尺的廟埕,手指碑林圖像說,有十字架的民房應該是暖暖教會前身佈道所,頓時引發我們思古幽情。畫家已逝,難以考證,但從馬偕記載教會歷史時寫著「在河岸旁民宅設佈道所」,圖中有十字架的民房為馬偕建立之佈道所,當屬事實。不過,如今教會界鮮少人知道此作品,更遑論蘊藏其中的歷史涵義。唯剩下藝術,讓媽祖與十字架隔著廟埕繼續默默對話。

《八堵橋》複刻。

希望森林與公民行動

中午我們在廟埕前無招牌的麵店用餐,人們叫它「廟口麵店」或「暖暖麵店」,帶著油蔥酥香氣的古早味,不僅本地人愛吃,也吸引外來客搶食。蔡長老請長老娘提前20分鐘到店預約,我們去時才有空位可坐,盛況可見一斑。飽足後,我們沿暖暖街走一公里路去探訪靜謐的水源地,也是暖暖居民運動、休閒的好去處。

廟口麵店。
雙生土地公廟。

我們先抵達東勢溪、西勢溪匯入的攔河堰,附近仍有許多壺穴可看。攔河堰旁有暖暖淨水廠百年幫浦間,1899年由英國工程師設計建造,為基隆市的歷史古蹟。建築外牆以紅磚砌成,搭配拱狀的藍色木框窗櫺,色澤線條鮮明,格外悅心娛目。幫浦為日本人於1935年製造,早年抽取攔河堰的水至淨水場過濾,如今供人憑弔古人、舊事,淨水場為基隆市文化景觀,僅開放團體申請參觀。從幫浦間前行不遠,可見到全台僅有的「雙生土地公廟」(兩座土地公廟比鄰)。民間宗教有「水頭水尾土地公」之說,按廟方簡介,福興宮與福德宮的土地公分別掌管西勢溪與東勢溪,兩位土地公「合署」上班,傳為趣談。

百年幫浦。

我們繼續走在兩側樹木茂密如綠色長廊的水源路,最後來到「希望森林」。這邊的樹木似乎種下不久,平均都不高,但背後大有典故。2016年夏,台灣自來水公司以興建倉庫為由,趁颱風天以推土機推平此處的雜木林。次日,早起運動的長輩們一看驚呆了,綠色長廊一夕變黃土泥濘,大罵:「夭壽!」趕緊報予「頭人」(地方基層鄰里長)知情。

希望森林。

暖暖人不捨記憶遭毀,對自來水公司在水源地濫伐樹木極為憤慨。蔡長老從小看這些樹木長大,已有七十年歷史,愛鄉土的心油然而生,三場協調會也場場出席。公民的力量終於迫使時任自來水公司董事長郭俊銘到市府道歉,宣布停建倉庫。同年10月,市議員王醒之與其他公民、環保團體發起「把樹種回去」運動。另日,三、四百名社區民眾以猶如嘉年華會儀式,在原地種植2000株台灣原生種樹苗,命名「希望森林」。這不就是人與大自然修復關係的景象?不就是上帝創造大自然原貌的「復活」?

蔡長老補充說,近年來暖暖居民樂於關心公共事務,公民行動如火如荼展開,其中重要來由之一,是反對興建全長29.8公里的基福公路。暖暖人使盡十八般武藝,成功阻擋了高架橋墩設在東勢溪周邊,保存了原始自然生態,沿溪居民也得到安全保障。

由衷感謝蔡長老的深度導覽,他帶我重新認識闊別十餘年的暖暖,使我更深刻領會,信仰不應該只是教會內的宗教儀式和信徒的聚集,更應該活生生連結教會外每個需要關懷的人事物,尤其是同為受造的大自然。 (全文完)

參考資料
1.《基隆學研討會:暖暖地區的自然、人文與公民行動》,基隆社區大學,2019年。
2.〈《暖暖壺穴》經部將編定地質敏感區〉,《自由時報》。
3.〈暖暖壺穴〉,維基百科。

延伸閱讀:【知性之旅】走讀暖暖(上)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