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熱與我們的距離 環保團體合辦多場線上座談

荒野保護協會、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野薑花公民協會、台灣地熱資源發展協會、生態關懷者協會等團體合辦「地熱與我們的距離」系列線上座談活動。(相片提供/王守誠)

【林宜瑩採訪報導】荒野保護協會、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野薑花公民協會、台灣地熱資源發展協會、生態關懷者協會等團體合辦「地熱與我們的距離」系列線上座談活動,8月1日晚上7點30分場次主題為「國外案例來看地熱的環境友善工法與環境美化」,邀請工研院經理戴文達、紐西蘭商工辦事處貿易處長魏緹娜(Tina Wilson),分享地熱發電不同的工法和做法,降低對週邊環境的影響,讓台灣作為借鏡。

荒野保護協會、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野薑花公民協會、台灣地熱資源發展協會、生態關懷者協會等團體合辦「地熱與我們的距離」系列線上座談活動。(相片提供/王守誠)

「地熱與我們的距離」從7月開始,由成大資源工程學系教授謝秉志主持,7月11日談「台灣淨零路徑裡、地熱發展在那裡」,地熱協會祕書長王守誠、荒野資深能源講師林子淵為與談人;7月18日邀請Kacedas Payuan(東部排灣)中會牧師Sakinu Tepiq(戴明雄),成大地球科學系副教授、排灣族民族議會籌備會總召集人Ljegeay Rupeljengan(樂鍇・祿璞崚岸),就地熱發電對部落或社區居民可能造成的影響和得失進行對話。

7月25日就「地熱的環境生態影響與政策的佈局思考」,邀請文化大學地質學系專業技術副教授費立沅、宜蘭大學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助理教授陳永松、王守誠,就如何透過適當政策發展地熱發電並將周邊人與生態環境影響降到最低座談。王守誠表示,台灣很適合開發與建置地熱發電,可是必須兼顧環境保護、部落與社區了解、同意,政策法令配合、產官學界一起投入,才能順利推展。

接下來,8月9日晚上7點30分至9點30談「從教育思維來看地熱知識」、9月12日晚上7點30分至9點30談「國家公園裡可以開發地熱嗎?」、9月19日晚上7點30分至9點30邀請地熱業者和政府官員對談、10月24日7點30分至9點30就「中央與地方政府之政策、奬勵與行政溝通」進行線上座談。

「地熱與我們的距離」希望地熱對台灣減碳有所貢獻,更具體落實地熱開發,但前提是地熱與人、地熱與生態環境間取得應有的理解和平衡、互信和共榮。尤其在氣候變遷災難下,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如何讓台灣地熱成為台灣正向減碳的力量,是眾人關注與想了解的議題。為讓與會者暢所欲言,此系列線上座談沒有錄音錄影,需直接進入Google meet連結:https://meet.google.com/beh-nvad-afs ,會議室號碼:beh-nvad-afs。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