赦免

&nbsp◎范泉山

在登山途中,遇到了一位腳力異常穩健的登山客,我欽羨地問他:「你怎麼把體力鍛鍊得這麼好?一路上來我早已上氣不接下氣了,你卻臉不紅氣不喘。」他笑著說:「我正努力加緊練習我的體力,我最近打算去爬中東的山。」我感到好奇:「中東?」他回答:「對!到那兒看能不能爬到一座摩西當年爬過的西奈山。」我再問:「為什麼非西奈山不可?」這時,他不紅不喘的臉突然脹紅了起來,他說:「我要尋求上帝的公義。」看來,是我亂了他登山的氣息與節奏,所以我們找了一座涼亭,坐了下來。

他打開背包裡的保溫瓶啜了一口熱茶後,娓娓道出他被財大氣粗的鄰人欺負的往事。我問:「你到現在還感到非常的憤怒嗎?」他說︰「佛都有火,難道你們的上帝不會憤怒嗎?」我點頭︰「會!上帝愛人,但是因為人不夠完全,所以上帝會不滿,因此上帝會憤怒。」「你看吧!」顯然他有一部分誤解了,我急忙補充著說:「上帝是基於愛人而憤怒,上帝的憤怒不是一種失控的情緒。而是因為心疼人的不夠完全、心疼人會犯罪,所反映出來的一種求全的真愛情緒。」他還是不解:「有人就是那麼惡質,做事傷天害理,難道上帝也全都以這種真愛情緒來寬恕嗎?」我說:「對於已經發生的罪,悔改在人,寬恕在神。」他不苟同:「那人大可盡情地犯罪,反正犯了罪以後只要悔改,神總會寬恕的。」我說:「雖然寬恕必然因於悔改,但是悔改卻不必然引起寬恕。就連那些將犯未犯的罪也是這樣,人由悔改的心來阻卻這將犯的罪,神則由憤怒的義來阻卻這將犯的罪,所以為了阻卻這些將犯的罪,我們將只看到神對於罪的憤怒,我們得不到神對於罪預先的寬恕。神曾給了應許,應許了悔改以後的新生;但應許並不等於赦免,神並沒有應許人從此無罪。神的寬恕是恩典,但絕對不可以將神的恩典視為必然。」

這「不必然的寬恕」讓他放心了許多,他說:「所以我要追求公義。」我問:「你要怎麼追求公義?」他說:「我要求上帝嚴懲這些罪。」我反駁︰「上帝沒有必要自我榮耀,所以祂無須以懲罪來自顯公義呀!人求上帝懲罪就是自以為義,上帝無須降罪來成全人的報復,不是嗎?」他已經有些同意了,但仍然頑抗著:「那什麼是公義?」我回答:「上帝定人的罪是公義,上帝使人知罪則是恩典。」他問:「那上帝什麼時候赦免人的罪?」我說:「上帝不會無故赦免人的罪,人必須先知罪才有機會成全上帝赦罪的終極恩典──遠離罪。上帝的憐憫只在人認罪悔改後發生。」他終於點頭了:「人必須認為自己罪無可赦,上帝才有赦免他的罪的空間,是嗎?」

終於我們兩個人同時點了頭,這時全身的疲憊也被上帝給赦免了,於是我們又開始了下一段好漢坡。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