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婷台東報導】8月9日至12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原住民宣教委員會前往蘭嶼,於Tao(達悟)族群區會Jimorod(紅頭)教會辦理第2屆「原住民普世人才訓練營」,營會首場課程邀請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宗教研究所博士候選人Ayah Demaladas(洪仲志),專講「普世原住民基督宗教的挑戰」。她首先請與會學員閱讀並討論近期引起熱議、由基督教研究智庫發表的文章〈請讓原住民回原鄉教會吧!〉,以及布農族牧者的留言回應。學員們認同、也不認同部分論點,Ayah Demaladas直言,這個議題其實並不簡單。
她講述過去加拿大政府與教會在19世紀中期至20世紀末期,推行「種族同化」政策與寄宿學校,壓迫原住民族文化並造成兒童身心受創、死亡。近期教宗方濟各前往加拿大致歉,在停留蒙特婁市時,有莫霍克族(Mohawk)的青年攜帶寫有「廢除發現論」的布條前往抗議,也強調只有寄宿學校生還者可以決定是否原諒。
Ayah Demaladas比較不同國家、地區人民繪製、帶有不同族群特色的耶穌畫像,以及現在常見的「白人耶穌」畫像,邀請眾人開始思考基督宗教如何進入原住民族的世界,以及「殖民中的拯救」(Salvation in Colonization)議題。「宗教改革,是基督宗教擴張的起點。」Ayah Demaladas說明,「因信稱義」有其神學解釋,但也給予信徒個人化信仰經驗與詮釋可能,並且平信徒、女性開始投入宣教行列;然而宗教改革跟「社會達爾文主義」,白人宣教師將宣教地的原住民歸類為「沒有文化的野蠻人」。
1910年的「愛丁堡宣教會議」被認為是基督教普世宣教運動的開端,上千名聖公會和新教教派的白人宣教師聚集、討論,原本是討論「基督宗教未來宣教可能面臨的挑戰」,但最後卻成討論如何讓基督宗教擴張,包含傳向南方、東方國家與地區,及並以教育建立基督化生活等。唯獨台灣的特別在於,基督教進入台灣時沒有與當時的殖民政權建立關係,也因此台灣人會忽略宣教的殖民事實。
「宣教會議確認了要把福音傳到地極的重要性,卻也合理化唯有宣教會議的決議才是正確了。」Ayah Demaladas指出,宣教師本意不是要來迫害原住民族,但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殖民、同化思維,被基督信仰包裝並確確實實衝擊當地住民。而1961到1965年,「梵二大公會議」定出本土化(Inculturation)的宣教策略,本土化意味教會必須既忠實於它的「傳統」,又意識到它的「普世使命」,傳統是指天主教的傳統,普世使命指傳道至非基督信仰區域;然「本土化」卻過度強調儀式的真實,把它與實際的社會連結分開,造成原住民傳統信仰系統與價值被視為「社會達爾文主義」中為開化的、需要改變的部分。
19、20世紀,「在地人向在地人宣教」是最主要的宣教模式。基督教在台灣,因為好人、好事的包裝,讓台灣原住民很難去批判基督教;而究竟什麼是基督宗教?Ayah Demaladas說明,宗教是什麼,由宣教師來定義,也藉此否認原住民的傳統;又原住民族能「保留」什麼,同樣由宣教師的進化論眼光來認定。因此族語、服飾這些「未與基督信仰完全衝突者」可以被保存,只是保存下來的,與傳統生活使用的仍有些不同,例如「聖經翻譯」的語系選擇等。
「我們自己要去找,上帝在我們存在的那刻,就本來是以他的形象所創造的。」原住民在台灣這片土地生存這麼久,難道上帝沒有揀選原住民嗎?沒有祝福原住民嗎?那些傳統的教導,難道不是上帝透過族人能理解的方式在啟示原住民嗎?當外來的人告訴原住民「你們原本的生活是錯誤的」時,要如何去思想聖經的啟示是否也在原住民族裡,是不是有被誤解之處?
「因為被外來的人否定,所以原住民族開始遠離自己遠離原本的生活方式。」那麼,如今的原住民要走往何方?Ayah Demaladas相信,「普世」不是要走到國外,而是在不同處境中認識上帝,並好好管理世界、活出上帝喜悅的樣式。
「我是原住民,我可不可以是基督徒?我是基督徒,是不是就回不去族群的傳統?」Ayah Demaladas坦言,很多青年有這樣的困惑。但「回頭做自己」真的是「回頭」嗎?聖經裡記載,每個人的創造都有上帝的形象,「如果每個人都有上帝的形象,那麼過去幫助我們生存的過程,可以因為別人的一句話就被否定嗎?」Ayah Demaladas最後拋出「白人耶穌」的疑問,提醒眾人要如何去訴說上帝在群族裡的恩典、脈絡和啟示,及上帝如何帶領原住民走到今日,「看起來是退後、從族群裡找尋自己,但其實是族群共同向前。」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