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婷台東報導】8月9日至12日在蘭嶼進行、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原住民宣教委員會辦理的第2屆「原住民普世人才訓練營」,在最後一日的上午,進行各組議題寫作分享。這次共有10組,每組3到5人,主題包含達悟族傳統服飾、觀光產業、青年處境、生死觀點,及長照、核廢料等社會議題。

第1組「太平洋青年」,小組坦言,自己國家的青年較少有機會來聚集、探討和交流議題與想法,很高興有這次營會經驗,邀請眾人繼續守護和分享各自的族群傳統與文化;他們也談到人為垃圾和飲酒問題,建議可以發動淨灘、設立告示牌和限量酒精輸入,另認為旅客在旅遊前應先對蘭嶼當地文化有所認識,才能更尊重在地族人。

(攝影/林婉婷)

第2組主題「你只在乎屁股蛋?」,以達悟族人穿著傳統服飾接受金馬獎、金鐘獎頒獎的報導和輿論切入,探討傳統服飾對族群的重要;丁字褲是達悟族男性日常、工作和慶典的穿著,因應其海島氣候和生活模式。該組也反省「有色眼光」,人們常以自己的經驗和主觀意識來看待其他族群,以優越視角來定義原住民是野蠻、落後的民族;但事實上,達悟族群穿著是基於海島生存的需要,而不是對身體界限開放。

第3組主題「垃圾汙染、生態浩劫、地景正名、青年流失」,提出觀光相關的4項子題。人為垃圾製造不及處理速度,在山間、海邊和街道仍會看見垃圾,需要更有效、顯著管理政策;為了滿足旅客消費需要,因此有過度捕捉的問題,不再像過去遵循種類和季節;蘭嶼的美景常有「名字」,常基於殖民者直觀看見與命名,忽略了達悟族人對該景點的傳統命名和意義;青年在乎觀光更甚於文化傳承。長期而言,這樣的觀光型式恐耗盡地方資源,需要思考永續的可能。

(攝影/林婉婷)

第4組「青年哪裡去了?」因著就學、就業和生活,青年離開蘭嶼,前往台灣本島;哪怕回到蘭嶼,也可能因為經營或協助觀光行業而影響教會生活。另外的原因是,學校會阻止學生到教會,且網路與科技產品會吸引青年、青少年注意力。台灣本島的經驗未必適用當地,小組勉勵達悟族教會的傳道人要共同面對這個實況,並建議可以更加強主日學的陪伴,加強傾聽與肯定兒少。

第5組主題「從蘭嶼觀光產業探討對傳統文化的衝擊——以朗島、東清部落拼板舟體驗為例」,因著生活變遷,蘭嶼的文化資源和傳統產業逐步轉型為觀光;但在傳統文化裡,從製作到使用都是男人執行,女人不能碰觸拼板舟。

(攝影/林婉婷)

經走訪和調查,小組發現拼板舟體驗確實有其商機,因此可能鼓勵家族傳承這項文化,然而勢必代表要在傳統文化中有所妥協;事實上,也曾有耆老反對,但因為拼板舟是家族性的,所以家族還是掌握主導權。小組也指出,雖然這是蘭嶼獨特並自主發展的觀光產業,但活動設計和風險管理還是需要專業制度,才能長期發展。

第6組「當代達悟族青年在傳統文化與現實景況的拉扯中的反思」,同樣是探討在地青年的流失問題。發現回鄉者多是為承接家族產業,或尋求暫時打工經驗;另外,當代青年們不覺得穿著清涼的觀光客是冒犯,與族群傳統觀點不同;還有暑期回鄉的大專青年在夜裡流連酒吧,亦與過去在涼亭、涼台聚集形式不同。不少青年對教會的記憶,是小時候與其他大孩子結伴前往,但現在感覺教會太過拘謹也沒有認同感,因此不太願意回到教會。小組提醒,在地傳道人應更實際暸解、參與青年處境。

(攝影/林婉婷)

第7組主題「你的理解不是我的理解」,討論蘭嶼的生死觀念和喪葬禮俗。主要是男性參與,女性不能參與,哪怕家族裡已沒有男性;因為忌諱提到死亡,所以會放置木板、木頭在喪家前,暗示其他族人這個部落有喪事;蘭嶼沒有墓園、集體安葬的文化;如果請別的家族或親友協助喪禮,協助者可以選擇一塊土地為回報;遺體要在日出前或日落前安葬,但最好是在2小時以內。而教會安慰喪家的時間點,則是在喪禮之後、喪家最低落的時刻;在紅頭部落,牧師自2003年牧會至今,僅舉辦過3次告別禮拜,顯示對於死亡議題,族群傳統與教會信仰有不少拉扯。

第8組「長照議題」,分享蘭嶼人的長照習慣與觀點。達悟族人認為長輩的照顧是「子女」責任,不是「媳婦」責任;年長而失去勞動能力的長輩可能會特意獨居和絕食,避免自己拖累子女。雖然疾病與死亡議題對達悟族人來說很難開口,但小組還是會希望有個更圓滿的解決。

第9組主題「沒有人是局外人——用信仰的角度尋找轉化的力量」,以原住民族土地正義角度,尋訪不同世代的蘭嶼傳道人對「核廢料」的看法。曾參與反核運動的傳道人認為,對比過去,反核運動力道逐漸式微,自治力量仍不足夠;中生代傳道人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自勉,提出「同心合一」和「下一代教育」很重要;對更年輕、沒有參與當年反核運動的傳道人而言,認為不應以仇恨看待衝突,而是以信仰,為這個議題帶來更多合作。小組在訪談過程中也察覺到無力感,要更肯定在地人的努力,也反省對自己部落環境的關心程度。

(攝影/林婉婷)

第10組「探討蘭嶼當代達悟青年與長老教會關係之拉扯」,思考這些前往台灣本島的青年們是否就此遺忘信仰?留在蘭嶼的青年又為何在教會遭遇挫折?小組特別點出,不能否定前往本島的青年選擇,也呼籲蘭嶼教會持續關心這些離鄉青年的信仰狀態與追尋。

營會閉會禮拜,邀請總會助理總幹事Sudu Tada(舒度・大達)牧師證道;他以馬可福音12章41至44節經文、「活出基督的樣式」為題,勉勵眾人:奉獻是走出舒適圈、同溫層,也提醒身為基督徒,以傳福音來學習耶穌基督的樣式,福音是從暸解他人的需要開始,期勉所有教會都能成為「付出」的教會。

▶ 延伸閱讀:

【原住民普世人才訓練營】第2屆登場 前往蘭嶼

【原住民普世人才訓練營】上帝在族群的啟示

【原住民普世人才訓練營】蘭嶼今昔宣教挑戰

【原住民普世人才訓練營】在地文化照顧與安寧

【原住民普世人才訓練營】認識這地與那地

(攝影/林婉婷)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