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雅族獵人營 邀孩子去山裡聊聊

Tayal(泰雅爾)中會與「泰雅族語推動組織」合辦2022年泰雅族語獵人夏令營。(攝影 / Oto Micyang)

【邱國榮採訪報導】Tayal(泰雅爾)中會與「泰雅族語推動組織」合辦2022年泰雅族語獵人夏令營,由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補助經費,連續三天在苗栗縣汶水溪旁舉行。810結業式,原民會及苗栗縣泰安鄉等政府代表蒞臨、頒發結業證書,並舉行愛宴,菜式都是來自山林的食材,為學員在獵人及牧師陪同下採摘的野菜與狩獵到的動物,如苦花魚、飛鼠、山羌等,餵飽了40多人。

(相片提供/Oto Micyang)

負責規劃夏令營內容的Tabilas(達比拉斯)教會牧師Rusa Taru(魯薩・達路)表示,因為發現現在孩子的父母對山林了解不多,以至部落孩子對山林陌生,因此辦理夏令營,讓孩子們可以進入山林、吸取山林知識,「就好像是我們Tayal講的『去山裡聊聊』,可是這個聊聊的意義像是晚輩找長輩聊聊,其實是學習。」

課程內容從最基礎的搭獵寮該如何正確選址及搭獵寮開始,之後要蓋爐灶、剖竹子做碗筷、設置獵人步道,獵人在步道沿路放了六個獵物器具,有抓小鳥與老鼠最簡單的獵器,然後是抓竹雞、山雞,再來是打獵較大型的山羌與山豬的獵器等一字排開,讓孩子隨時可以學習製作。課程是全母語教學,由一起籌辦營隊的牧師協助翻譯。

關注獵人議題的Stacis(寒溪)教會牧師Syat Nayuki(黃志堅)是營隊同工,他表示,國家對狩獵仍然存有殺生、消滅野生保育動物的刻板印象,事實上,原住民族養成的獵人,必須先傾聽山林聲音、了解環境生態,對生態鏈要能夠瞭若指掌,也必須會觀天氣、了解地理,有智慧使環境生態平衡,「因為大自然就是我們的冰箱,也是孕育我們的母親。」相對於動物學家要做樣區調查,原民對動物的分布位置及數量都抓得很準。

此外,Syat Nayuki說,獵人文化包含祭儀,原民祭典跟原民食物有很深關聯,如果沒有獵人,祭儀無法實施,原民文化的傳承會失根,因此獵人知識應進入正式教育。另外,國家林業政策要痛定思痛,了解原民獵人是維持生態鏈的重要角色,是生態平衡的一塊拼圖,獵人的山林知識就是生態保育重要知識,先進國家都把原民傳統慣習納入林業政策。他表示,雖然現在台灣的林業政策比過去前瞻,但是進度遲緩,譬如美其名的共管,只是找原民開會,並不願意讓原民自治管理原民傳統領域。

Tayal(泰雅爾)中會與「泰雅族語推動組織」合辦2022年泰雅族語獵人夏令營。(攝影 / Oto Micyang)

於中原大學原住民專班任教的Oto Micyang(伍杜米將),帶著原民會與鄉政府代表出席結業式,身為教育工作者的他表示,部落裡的教會跟部落是一體的,教會關注族人與會友的信仰生命,然而生命包含著成長背景和部落文化,所以教會除了教會活動以外,應該要擔負部落文化的傳承。也許這個負擔很辛苦,也許會是附加工作和經費不足,要有入世行動才有辦法推動,但這是信仰實踐。

「我個人認為信仰不是只有禱告而已,信仰應該是在生活各層面落實,所以教會要有對部落整體性的關注及協助,目前有不少部落裡的教會投注文化復振工作。」Oto Micyang說,幾位牧師投注精神在這次獵人營隊,因此他相信參與營隊的教會小朋友在往後的成長過程中,會認同部落和原住民身分,「我相信牧師們推動這樣的工作,將來會看到成果。」教會應該要開放地看待獵人營,要意識到擔負獵人文化的責任。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