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汙名化 教會應以愛助受迫者

美眾議員錯誤歧視言論遭廣傳 護理人員急闢謠 牧者籲提供完善靈性照顧

【陳俞含編譯】7月23日,美國眾議院議員馬喬麗•泰勒•格林(Marjorie Taylor Greene)在推特上引用了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主任蘿謝爾•瓦倫斯基(Rochelle Walensky)的影片,寫道:「如果猴痘是性傳播疾病,為什麼孩子會遭到感染?」儘管有大量的研究可以駁斥「男同性戀者是戀童癖」的說法,而且猴痘也不是一種真正的性傳播疾病,但格林的訊息已經廣為流傳。她的訊息暗示著:只有性少數族群(LGBTQIA+)才容易感染猴痘。

在美國達拉斯的威爾希爾浸信會(Wilshire Baptist Church)平信徒暨退休職業護理師妮基•貝爾(Nicky Bell)表示,就她在達拉斯愛滋病資源中心(AIDS Resource Center of Dallas)擔任了四年志工的經驗而言,格林的說法很類似於愛滋病最初開始流行的狀況。當時的異性戀者認為愛滋病只會影響同性戀者,因此他們的譴責聲浪妨礙了疾病的預防和治療。然而,愛滋病後來也蔓延到了婦女、兒童和異性戀者身上。

貝爾指出,猴痘和愛滋病有些相似之處:這兩種病毒都源於非洲的猴子、性質上很混亂、蔓延了一段時間才得到政府的正視與資源,而且容易傳染給男同性戀者。她說,男同性戀者容易成為眾矢之的,可是來自異性戀者的責難是錯誤且致命的。知識的缺乏,以及個人對種族、性別和性傾向的偏見,已經造成了排斥與孤立。

芝加哥的浸信會牧師里奇•哈佛(Rich Havard)也同意貝爾的看法。他指出,將猴痘說成「同性戀疾病」,或與戀童癖畫等號,都是不對的行為,這個疾病與性傾向無關。哈佛也補充,教會應負起照顧他人的責任,特別是性少數族群的身體與靈性。教會真正該做的,就是採取實際行動來協助他們。在身體上,教會應教育人們關於猴痘的知識、協助推廣疫苗接種並照料病患;在靈性上,教會必須以愛的關懷來對抗羞恥感,並利用愛的聲音,對惡意壓迫性少數族群的人們提供忠實的建議。

哈佛表示,像他這樣的同性戀牧者可以在這些時刻發揮作用,他對接種疫苗抱持非常開放的態度,也努力向他人傳達接種疫苗的相關資訊。他點出,雖然同性戀者的處境容易使人感到恐懼和沮喪,不過他們也相當具有創造力,能在遭到封鎖的地方鋪出前進的道路。(資料來源:BNG)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