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所有族群的聲音 在溝通過程中看見人

情境照,與當事人無直接關係。Real estate broker photo created by tirachardz - www.freepik.com

【林宜欣編譯】據全球浸信會新聞網(BNG)8月4日報導,美國貝勒大學(Baylor University)加蘭社會工作學院研究團隊調查並訪問共97位來自浸信會、衛理會和長老教會的信徒,研究他們在教會中與性少數族群(LGBTQIA+)的對話。此外,也參考了350份資料,包含教會人士所撰寫書籍與文章,以及教會人士辦的Podcast等,發現溝通是很重要的。

2015年,美國最高法院裁決將全國性少數族群婚姻合法化,被視為促進教會對話的契機之一。法院為更進一步建立並提升群眾的意識,他們告訴民眾,其實教會內一直都有基督徒是性少數族群。一名受訪者告訴研究人員,他以為他的教會裡沒有任何性少數族群,「直到我意識到我身旁坐著的會眾就是,還有我協助扶養的小孩也告訴我她是。」也有受訪者表示,教會因為突然接受到這類訊息而手足無措。

研究團隊調查指出,對教會群體來說,公開討論包容性少數族群是個痛苦的過程,但結果往往都非常值得,「會眾和教會牧長可以從對話中找到改變的機會,而改變從來不是易事。」大多受訪者都表示,溝通雖然很困難又常常很痛苦,這個過程卻重要且值得。

研究團隊發現,說故事也是一個關鍵,能在討論中,穿透表面冷冰冰「問題」,看見有情感且真實的「人」。一位不願具名的受訪牧者告訴研究團隊:「有件事改變了我的一切,我主持了一場選擇輕生的同性戀的喪禮,他的父母從沒接受過他。他的父母人很好,信仰也很扎實,但教會在他們大半人生中所教導給他們的,導致他們不接受他們的兒子。我在他的喪禮證道時,第一次深刻感受到上帝對教會的審判。」

研究團隊補充,困難和痛苦一直都存在,存在於教會中;存在於成長過程中隱藏自己,最後離開教會或信仰的青少年裡;存在於父母和家庭成員之間;也存在於沒有說出口的話語內。雖然對話中有分歧,但受訪眾人都認為這個過程很重要,因為所有人的聲音在這個重要的過程中都能被聽見。(資料來源:BNG)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