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泗治逝世30週年紀念音樂會 緬懷台灣音樂先驅

陳泗治逝世30週年系列活動8月15日記者會。(相片提供/徐玫玲)

【林宜瑩採訪報導】8月17日「上帝與家園的浪漫」陳泗治逝世30週年紀念音樂會台北場,在國家音樂廳舉行,陳泗治在1936年創作《上帝的羔羊》,是台灣第1首聖樂合唱曲,被稱為台灣第1代作曲家。除台北場,10月1日晚上7點半在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表演廳舉行高雄場音樂會,9月2日到10月10日在衛武營展覽廳、8月23日至到2023年1月15日在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台灣音樂館3樓有一系列展覽,想了解這位台灣音樂先驅者的朋友可免費前往參觀。

(相片提供/徐玫玲)

1911年在台北士林三角埔出生的陳泗治,父親陳應麟是清國的秀才,母親李罔,陳泗治從社仔公學校畢業後,輾轉到淡水中學就讀,接觸基督信仰、聖樂、鋼琴,被稱為「台灣教會音樂之母」、加拿大宣教師吳威廉(Rev. William Gauld)牧師娘吳瑪利(Margaret Mellis)教他彈鋼琴,因此陳泗治也被稱為「台灣第一代鋼琴家」,並加入「台灣橄欖球之父」陳清忠所組織與指揮、台灣第一個男聲合唱團Glee Club,1929年在台北中會大稻埕教會由牧師張金坡為他施洗成為基督徒。

邀請福爾摩沙合唱團一同參與。(相片提供/徐玫玲)

1930年就讀台北神學校,師從加拿大宣教師德明利(Isabel Taylor);1934年赴日就讀東京神學大學,跟著上野音樂學校的木岡英三郎教授學習作曲,因此認識民族音樂同好江文也。他1938年擔任台北中會士林教會傳道師,是年與劉淡梅(劉阿秀牧師次女)結婚;同一年完成合唱曲《如鹿欣慕溪水》及鋼琴曲《淡水的幻想》等作品。

台北場演出照片。(相片提供/徐玫玲)

1947年與德明利一同創辦純德女中音樂科,1955年到1981年間擔任淡江中學校長長達25年,在任期間被封立牧師,1957年,曾赴加拿大多倫多皇家音樂院進修一年,修習作曲。代表作品有清唱劇《上帝的羔羊》(1936)、鋼琴曲《台灣素描》(1939)、合唱曲《讚美主極大恩賜》(1976);1981年退休後便移居美國,1992年9月23日逝世於加州橙郡。

台北場演出照片。(相片提供/徐玫玲)

士林教會牧師許承道表示,陳泗治1938到1946年擔任士林教會傳道,他在台北士林出生;1960年代,當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在慶祝來台宣教百週年時,陳泗治也是聖詩委員會的委員,1964年出版的《聖詩》(現稱舊聖詩)他也是編輯委員。

台北場演出照片。(相片提供/徐玫玲)

陳泗治逝世30週年系列活動策展人、陳泗治的外姪孫女、現為天主教輔仁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徐玫玲表示,很感謝文化部推動「重建台灣音樂史」,為讓台灣國民透過音樂重建對自我的認同,也感謝小提琴家薛志璋、大提琴家戴俐文、鋼琴家盧易之、蔡昱姍、福爾摩沙合唱團指揮蘇慶俊、團員,還有凡響管絃樂團暨青少年管弦樂團、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台灣音樂館、淡江中學及校友會及玉山文教基金會的贊助。

徐玫玲表示,除台北、高雄場紀念音樂會、展覽,在9月17日下午2點半於台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有「陳泗治合唱音樂演出實踐」講座,在9月18日同時間地點有「陳泗治鋼琴演出實踐」講座;10月16日下午2點半在台灣音樂館B1視聽室,有徐玫玲親自講述的「陳泗治與台灣當代創作」講座,可至台灣音樂館網站搜尋:「陳泗治」,須上網預先報名、免費參加。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