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有人主張,政治是一盤大棋,小老百姓不要過問,只要過自己的生活就好;有人則主張,生活即政治,日常生活就是政治權力運作影響的場域,每一個決定都是政治的展現。在歷史中,宗教與政治的關係,更是人類社會千百年來無法跳過的篇章。隨著台灣選舉將至,本期新聞專題聚焦信仰與政治的關係,分享眾教會的體會與看見。
——總編輯 陳逸凡

【洪泰陽專題報導】每當台灣社會發生不幸的事件,或政府部門違反憲法保障的宗教自由,做出錯誤政策決定時,台中市都有一群關心這些不公義議題的基督徒,在台中中會公義行動教會引領下站出來發聲,不只讓國人明白事件的原因,也提出了秉持基督信仰的見解。
公義行動教會牧師張顯爵引用彌迦書6章8節:「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祂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指出這是所有教會的兄姊秉持的信仰原則,用行動力與實踐力來活出見證,走出教會走向社會,為台灣這塊土地上發生的上帝所不喜悅的事件來發出聲音。
張顯爵站在教會的立場,指出從台灣基督長老教會1971年〈對國是的聲明與建議〉、1975年〈我們的呼籲〉到1977年〈人權宣言〉,皆表明了教會與台灣這塊土地上的連結,對人有愛、對土地有情,教會的信仰是定根本土,與所有台灣的住民連結在一起。因此作為信仰的群體,要不時提醒每位會友,尤其是21世紀的當下,許多年輕的信徒並不一定明瞭過去教會與信仰前輩對這塊土地的信仰態度,因此,公義行動教會更需要積極地為現存仍有許多不公不義的事件來發聲。
張顯爵表示,教會可以做的就是為受苦者伸冤,為不平之事喚起社會大眾的重視。以2021年的太魯閣號408車次在4月2日發生列車出軌重大事故為例,教會全體兄姊更為勇於任職而犧牲的司機員袁淳修舉行追思禮拜,安慰並撫慰心靈受傷的遺族。每年也固定地為了二二八事件進行追思禮拜,期勉國人記取不公義的事件,也傳揚上帝國的福音信念:行公義、心存憐憫、謙卑地與上帝同行。
張顯爵強調,公義行動教會關心社會、國家與弱勢團體不遺餘力,尤其是關心政治,更不受政治利益的影響。他表示,身為傳道者就該積極以聖經教導來勸勉會友,以禱告的心、行動的力量實踐上帝國。因此,他在聚會中講道內容與關心對象,都時時呼應教會設立的目標,以耶穌基督的愛心,關心社會上不公義的角落,實現上帝公義在國家社會各個角落。
更多系列報導請見:【教社奉獻主日】
封面圖片提供|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