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話文化7-6:與白人學生共事的日子

&nbsp◎曾如芳

為著家庭生計著想,去年暑假我毅然決定參加學校的研究生學會,擔任「演講委員會主席」的位置。聽起來好像煞有其事,其實就是當研究生的小嘍囉,幫忙請款、跟其他學會成員開會,當中我深刻體會跟美國「白人」學生共事的感覺,種族文化的差異又不禁要浮上?面了。

第一次跟他們開會,選在晚上6點這種吃飯的時間,我理所當然地問了:「是否要一起用餐?」答案是:「否。」於是我自己帶了便當到現場,結果發現所有人都是餅乾兩、三口啃一啃就解決了。面對「白茫茫」的這一群老美學生,在所有人哇啦哇啦地用英語報告之後,輪到我時,則是得先想好滿腦子要說的話,不過話到了嘴邊,卻還是忍不住先說:「對不起,我的英文不好,如果有聽不懂的地方請告訴我。」

就這樣,開始了我跟這些小5、6歲以上的年輕小伙子一同奮鬥的日子。

在這種學生組織裡面,很難想像大家都是公事公辦,很少、也沒有必要談論私事,開了2、3個月的會,頂多只知道彼此的名字、科系,還有最新的工作近況。對了,我知道T是哈佛畢業才過來念博士班,為什麼?因為很多次他的發言開頭總是:「我以前在哈佛的時候&hellip&hellip」當然,這件事情我立刻拿來跟外子討論,並忍不住評論說:「這反而有扣分效果,本校跟哈佛的差距實在太大了,哈佛的優秀學生怎麼最後跑來念我們學校呢?這太不光榮了吧。」不過後來我跟T有更多互動之後,我對他的確刮目相看,這容後再敘。

一開始我很不習慣這種互動模式,每次開會完,除了有特別公事留下來,否則多數人沒有特別的交集與討論,在5分鐘內所有人便從會議室完全消失,解散速度之快,除了讓我咋舌之外,也令我不解:這些人都不喜歡多認識新朋友嗎?

我對這群同事的各種評論,很奇妙地竟隨著時間的推進,一點一點地改變。已經辭職的副會長R十分多話,總長1小時半的會議,大概有半小時是他的個人秀。直到有一天,我對他的印象突然完全改觀!因為他竟然有4個小孩,太太全職在家照顧孩子,而他最近才找到全職工作。本會幾乎所有人都是天主教徒,天主教通常不鼓勵避孕,而R的確是身體力行了!如同我前面所言,我的同事頂多30出頭,這麼快就有4個孩子真是蠻厲害的。

有次在野餐的場合裡,我見到R的全家福了,真是非常有震撼力。只見R太太用前揹帶揹了1個,手上牽1個,還有2個打頭陣,最大的只有6歲左右,全都是男孩。R的故事告訴我什麼是「堅持」,6個人的家庭要靠1個人養家、繳房租、過生活,還有學位要完成,這就叫「堅持」,我真是不能同意他更多了。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