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無遮欄】述說土地故事的繪本

(相片提供/pch.vector - freepik)

◎高有智(媒體工作者)

繪本常被當作童書,開啟孩子認識世界的一扇窗;不過,繪本也可以是文化載體,述說土地故事,分享生命價值,甚至成為照顧陪伴長者、跨代連結、社區工作或地方產業發展的媒介。

結束了原民台的服務四年多,我投身關注在高齡長照議題,推動熟齡繪本工作,成立了後青春繪本館新創團隊,希望開發繪本的多元應用方案。透過創新服務與文化創作計畫,有機會跟台東的拉勞蘭部落共創兩本繪本《回家》《記得》,一本是關於小米文化復振的故事;另一本則是關於海的記憶、海祭的傳說與傳承,這也是排灣族罕見的海祭文化。

拉勞蘭部落最早自2005年起,復育消失已久的小米文化。《回家》繪本內容以「小米生活」貫穿全篇故事,含括種植歷程與部落收穫祭,從長輩對出外遊子的招喚,述說部落生活的歲時與思念。在世代對話中由青年的發聲,促使族人真正回到自己的部落,一起向著大海展望對彼此守護的心意。

而海祭則是拉勞蘭部落另一個文化復振的故事。《記得》藉由拉勞蘭獨特的海祭儀式為主軸,直擊祭儀背後的價值核心,內容不明講述海祭傳說內容,而是由詩意的文字,展現祭儀過程中的各種聲音,以聲音傳達人與自然之間的守護、守信之情。

繪本是文學與美學的創作,在圖文共舞的世界裡,開放地述說當代故事,帶領讀者進入關懷自然與文化的世界。原住民族文化繪本可以有更寬闊的思維,具有當代性;能成為跨世代、跨族群共通共享媒材,不囿於族語教育或神話故事的使用;能開拓更寬宏的視野、觸發共鳴,包括探討家庭、部落關係、世代回憶、文化傳承和環境關懷等。

部落工作坊透過這兩本繪本,邀請耆老分享傳統故事與價值,年輕人也參與討論當代的部落生活與祭典文化意涵,成為專業創作者創作啟發與養分。除了出版繪本,也希望成為社區與部落文化展現的模式,將繪本成為多元應用的方案。未來可以訓練說故事人才,繪本可以進入校園,傳承文化,也可以在社區據點陪伴長者,述說生命經驗與智慧,或者結合部落產業,結合導覽活動,打造說演故事的部落劇場。

《記得》《回家》繪本雖然講的是拉勞蘭部落的故事,但也觸及了社會共同關懷的議題,關於文化、土地和自然關係,找回我們自己是誰,找回祖先留下的文化根源,找回人與人的關係。走過從前,走向未來,回家的路一直都在,只是要回到我們的生命根源,回到我們的文化母體,回到我們跟土地的關係。記得、回家,開啟一條通往每個人內心的路。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