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聖經是基督徒認識上帝的重要管道之一,然而在勤讀聖經的背後,若是對內容囫圇吞棗、不求甚解,面對疑惑亦無認真尋找答案,甚至不准他人發問,輕則可能在信仰理解上產生偏差,重則可能帶領整個世代走向歧路。台南大專學生中心用心籌辦的青年培力營,不叫他人小看自己年輕,發揮基督徒學生運動精神,透過信仰前輩分享,帶領大專學子用心查考聖經,為信仰扎下穩固根基。

——總編輯 陳逸凡


【實習記者楊文馨專題報導】專講「保羅如何影響基督教」由前台灣神學院新約教授孫寶玲主講,他引導學員再思考:假設保羅出現前,基督教已經存在,他如何面對基督教?若保羅面對的不是基督教,那他面對的是什麼?「基督宗教」廣泛以信耶穌是基督彌賽亞的信仰系統,保羅如何影響基督教?

孫寶玲詳述保羅的背景,他出生在國際化的城市大數,同時具羅馬公民的身分,對當時奴隸制度、家族勢力、父權社會、運動競賽及羅馬的文化和政治皆瞭若指掌,且受當時高等教育薰陶,能運用希臘語言、思想、勸說技巧、修辭學、引用斯多亞派詩人論述,這些在書信之中展露無遺。他在當時最具權威的大師迦瑪列門下受教,並且獲得大祭司的信任,可以拿著大祭司的文書到各會堂去捉拿信耶穌的人。如此熱心的一個人,會背離他原先所信的信仰嗎?

(攝影/楊文馨)

孫寶玲表示,從保羅的論述中,保羅從未背離他原先的信仰,保羅如此大的轉變來自於他經驗了天上來的「啟示」,一個既客觀又主觀的獨特經歷,同行的人與保羅遭遇同樣經歷,但保羅卻對此神祕經驗產生了不同的詮釋。保羅雖有了從天「啟示」的經歷,但他並沒有因此改變自己的信仰,否定他早年的宗教生活和經驗,進行改宗、歸正基督教,而是體會福音的能力已超越民族文化的藩籬。

保羅依然深信偤太信仰中的獨一上帝,最大的差異來自於他看見上帝透過耶穌基督彰顯祂的大能,就此保羅的核心並沒有改變,他更加殷切的期盼他的手足偤太人都可以意識到,耶穌就是上帝為他們所預備的彌賽亞,而且是無可取代的彌賽亞。對此孫寶玲指出,當時候的偤太人沒有辦法接受,從羅馬書9章得以看見保羅對偤太同胞的感情,保羅也無意改變偤太人的信仰模式及生活規範。

面對外邦人歸主,保羅想要打破的是偤太人對於外邦人歸主後的框架,孫寶玲指出,保羅面對相信基督的偤太人,他們可以依照偤太人的民族文化,去敬拜上帝,外邦人歸向基督之後,並不需要承接偤太人的民族文化行割禮;簡單來說,外邦人不必成為偤太人才能成為神子民,他了解羅馬文化與偤太人民族文化上的差異,這是保羅想要打破的框架。

另外,孫寶玲運用大專生目前的生活模式,引導學員了解,當時基督信仰在外邦群體快速拓展,需要保羅的書信,解決外邦教會的問題、協助外邦教會面對的困惑和挑戰,這對當時的教會生活非常重要。由於保羅的背景,他能理解外邦信徒所面對的困境以及身處的制度,足以幫助歸向基督的人,面對所處的世代和制度,活出他們的樣式與生活準則。

(攝影/楊文馨)

在書信中,由於閱讀者對象不同,保羅就運用不同的方法、說法來跟偤太人與外邦人論述上帝的介入與救贖。只是針對不同的人應用不同的論述方法,避免打破現有制度,但也有打破框架來建立教會的新制度,如夫妻要彼此順服、主人要公平對待僕人。

針對十九世紀德國學者認為保羅創立了基督教一說,孫寶玲表示,保羅並沒有刻意要成立一個宗教,保羅的論述都建立在他的傳統信仰上,核心價值與立場並沒有改變。因此,孫寶玲提醒,閱讀保羅書信必須以當時的文化背景來探討,不能站在現今的社會的視角去看待當時的社會文化,若只以自己的文化思維來觀看當時的文化背景,就容易釀成大禍,如德國納粹領袖希特勒引用馬丁路德的著作,作為他們對偤太人犯下罪行的辯護。

孫寶玲最後引用約拿書讓學員了解,上帝是世界的主,祂也是世界的拯救者,並指出保羅沒有影響基督教,更遑論創立基督教。孫寶玲澄清,保羅反而是承繼體認初代信徒的信仰,更新偤太人信仰,強調偤太信仰的唯一焦點是耶穌基督,藉此表明上帝的國度因耶穌已經來臨將會更新救贖,並透過耶穌介入人類歷史,上帝使耶穌從死裡復活說明祂的國度已經來臨,耶穌基督裡使所有人成為上帝的子民,進而救贖受造萬物。

更多系列報導請見:【台南大專ASCM青年培力營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