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將時間放在對的人與事

今年中秋節適逢疫情高峰,許多地方必須比照前兩年限制烤肉範圍與群聚,令不少人感到遺憾。中秋雖然是個民間信仰的節日,但實質上早已轉化為家人團聚的記號,基督徒也樂於在這種親友團圓、表達關懷的時節舉辦活動,並與親朋好友一同過節。

雖然這幾年來,過節的方式受到限制與影響,但在相同的心意下,我們開始想出不一樣的團聚方式,不論是相聚的時間與節日錯開,避免與大眾群聚,或是吃東西的方式與包裝改變,盡可能不共食一份餐點,甚至改採線上團聚的方式避免實體接觸等,在在表明團聚的需求沒有降低,但方式可以改變。

在這個團圓之日,我們也應想到有許多人難以與親人團圓,或沒有親人可以團圓。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台灣高齡人口將於2025年突破20%,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內政部統計顯示出,台灣有超過47萬戶家庭是獨居老人,若涵蓋老老照顧的家庭,則超過100萬戶,除了教會自身需要面對更多高齡會友,整個社會都需要做好準備。

過去,不少教會以中秋活動服事這樣的族群,除了向高齡會友送暖,也將基督的愛帶到社區中。疫情期間活動少了,距離遠了,關懷弱了,雖然教會自身的處境也變得艱難,但願我們仍能將社區中的孤老放在心上,以基督的愛溫暖有這樣需求的人們。

另一方面,疫情帶來的「在家工作」(WFH)暴增,卻也使得上下班時間模糊,許多受雇者發覺難以安排私人時間,無論是與家人相處或是個人獨處、靈修,都很容易被主管、同事的訊息打斷。儘管仍有一些公司表揚這種積極任事的行為,但有不少企業開始注重「失聯權」,明定禁止於非上班時間互相打擾,並要求員工在非上班時段將電子信箱設為自動回信,於上班時間再處理。

這說明了人必須要有屬於自己的時間,不論是出於自願的與人聚集,或是期待獨處、放鬆的機會,藉由這個團聚的時間,我們也再一次提醒自己,是否能夠在假日中得著安息,將時間放在對的人與對的事上,將自己生命塑造得更豐富,在基督的愛中聚集,並如皎潔的月光般,照亮暗中行人的道路。「我仰視祢親手創造的天空,觀看祢陳設的月亮星辰。啊,人算什麼,祢竟顧念他!必朽的人算什麼,祢竟關懷他!」(詩篇8篇3~4節,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