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眺望】為什麼迦南美地無法美夢成真?

◉張恩瑜(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阿根廷福音教會傳道師)

阿根廷是個農業大國。根據2020年的統計資料,阿根廷的穀物產量名列世界第三,僅次於巴西與美國。僅玉米的產量就占全球18%,其他的水果等農作物,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

這樣豐碩的農業成果跟阿根廷的天然環境有關,除了氣候穩定外,阿根廷的黑土面積是世界上第五大。所以每回在聖經中讀到「流奶與蜜的迦南美地」時,許多移民都有感而發地說:「阿根廷才是真正的迦南美地。」

今年年初烏俄戰爭開打,造成世界糧食供應危機,許多人都稱:「阿根廷的機會來了!」對於十年來經濟不斷衰退、通貨膨脹極為嚴重的阿根廷來說,這無疑是一個絕佳時機。若說阿根廷「想發戰爭財」也有點太過嚴重,但阿根廷的確很渴望把握時機、積極將國內農產品外銷,希望可以讓國家經濟有顯著的成長。但是,戰爭開打至今半年來,情況是什麼呢?阿根廷經濟完全沒有好轉,大量出口糧食的美夢也沒有實現。阿根廷人非常清楚,這樣的結果是政府政策所導致。

阿根廷政府做了什麼呢?今年年初,眼見烏俄戰爭造成世界缺糧、阿根廷農產品出口量即將上升,政府卻馬上率先修改關稅:出口的農產品先抽35%的出口稅,賣出糧食後再抽所得稅。高額稅金政策再加上換匯的不穩定,對農民造成嚴重的打擊。據7月26日阿根廷的媒體報導,每賣出一噸大豆,阿根廷農民只能獲得美金144元。相較之下,鄰近國家的巴拉圭豆農可以獲得美金512元、巴西豆農可以獲得美金510元,兩國都是阿根廷的3.55倍。阿根廷政府一手建立「農民沒有利潤可言」的商業模式,導致許多地區的農民乾脆放棄發大財的美夢。

阿根廷政府見到一個產業即將有發展,就立刻想要快速獲取利益,這樣的做法無異是殺雞取卵。悲慘的是,農業不是唯一的例子,這些年來,許多有機會生財的產業,往往因為政府的政策而胎死腹中。政府不但沒有建立獎勵機制來加速產業發展,反而用政策讓這些產業寧可選擇遷移或乾脆停工。這樣短視近利的態度讓全國經濟發展更加困難,而一旦人民生活越困難,政府稅收就越不穩定、越急著想改變政策以快速獲得財政收入。這樣的惡性循環,讓許多阿根廷人對國家失去信心,也不期待國家會有更好的未來。

阿根廷政府的做法或許可以成為我們教會生活的提醒。有時候教會面對人才短缺時,很容易讓「好用的同工」不斷服事;面對金錢需要時,很常用律法來鼓勵大家奉獻;面臨教會人數下降的壓力時,就開始使用有效的方法來增加人數。這些急著解決問題的方法,會不會成為治標不治本的特效藥,陷入跟阿根廷政府一樣無解的循環呢?還是我們可以靜下心來,看看上帝賜給我們的迦南美地,覺察自身的優勢,並且懇求上帝給我們智慧,用紮實的方法走出一條長遠的路?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