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上帝的愛跨越藩籬②:合一為福音前進的墊腳石

福音與文化|Pinuyumayan族群

面對日常生活中的原民文化,基督徒的舉止、態度到底是牆,還是橋呢?

◉Agilasay Pakawyan(林志興)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前副館長

基督信仰與原住民文化的存續發展,確實存在若干衝突與扞格之處,成為認識與跨越的障礙,也成為少數基督徒在原住民文化復振之際,回歸原住民傳統而疏離福音的原因。在原住民諸族中,由統計數字來看,Pinuyumayan族接受福音的比率似乎比較低,為什麼?這與Pinuyumayan族特殊的歷史文化背景有關。

明顯的文化城牆

由於歷史的特殊境遇,在當代國家社會的力量尚未進入東台灣之際,Pinuyumayan族因緣際會成為東台灣社會最強大的社群,儼然成為東台灣社會的代表或盟主老大。涉外接觸的優勢,讓Pinuyumayan族人無論物質文化或精神文明都有較廣泛的吸收。歷史的榮光、組織化的信仰、嚴整化的內涵體系,在信仰領域形成了較為明顯的「文化城牆」,加上位處交通便利地位,外來文化接觸面廣,宗教信仰選擇性多元,對較晚傳入的福音而言,形成較為艱巨的挑戰。而因文化接觸浮現的競爭和衝突,反應在家庭及部落生活的喪禮、祭祖、傳統歲時祭儀和其他方面。

人類學視文化最簡約的定義為「一種生活方式」,過基督徒的生活,就是選擇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在基督徒的生活裡,我們要堅信唯一的真神,並要實踐到日常生活,因此,日常生活中實踐抉擇與決志時,新的生命觀與行動難免產生否定、更新與排除的作用。在關係緊密的部落中,的確導致多元家庭及部落內部的緊張關係,出現意見不一、失和,乃至引發進一步的衝突。

(相片提供/apriltangboy tang)

自絕於族人

面對日常生活中的原民文化,基督徒的舉止、態度到底是牆,還是橋呢?我遇過用力批判及全盤否定傳統信仰的傳道人。我知道他未曾真正了解和理解傳統祭儀內涵及其所吟頌的禱文,其實辭意彷若詩篇,道理也多與聖經教訓有相通之處,一昧否定與拒斥,其實容易讓基督徒自絕於族人,可能還未讓族人感受基督的愛,就先立下荊棘藩籬。

我曾邀請一位資深的教育界族人共同推動族語文化振興的教育事業。然而,合作一段時間之後,他忽表辭意,因為他認為傳統文化的教育工作觸及的內涵,牴觸了他的信仰原則。我雖然有些愕然,但是尊重他的選擇。

若由前述兩位族人教友的眼中來看,有一位長輩似乎百無禁忌,幾近離經叛道。他參與並領導一切部落傳統的祭儀活動,從歲時祭儀到祭祖活動無役不與,更常在樂舞表演之際,扮演靈媒角色帶動祈福。他懷有豐富的傳統知識,是部落碩果僅存的耆老,也是文化傳承的重要支柱。他的信仰形貌看似不覊,但他一向尊主為大,更是家族中基督信仰的中流砥柱。因為凡知道他故事的人,都知道他人生中遭遇到許多艱難與近乎絕望的時刻,皆倚靠主的力量度過。

為什麼他在極端困難的時候,沒有依靠祖靈而是主靈呢?我個人側面觀察,可能是他在現代生活遇到困難時,祖靈信仰未能充分並及時幫助他度過難關。祖靈信仰的實施,特別需要中介者執行,且儀式繁複,未若主的大力量可以靠自己虔心俯首切切禱告來得及時與隨時。然而,在他認識唯一的真神之後,也沒有捨棄孕育他的傳統,或採取割席的態度,反而試圖在兩個領域間扮演橋梁的角色。這樣的行動意義何在?符合上主的意思嗎?玉山神學院前院長Pusin Tali(布興‧大立)牧師來到Pinuyumayan族群區會Puyuma(普悠瑪)教會佈道時,展現了基督神學在地化的反思,以及融合基督教義與原住民文化價值的新觀點,讓人看見化解福音與原住民文化扞格與對抗的努力。我相信這樣的努力能減少認識主的障礙,並化為福音前進的墊腳石。

延伸閱讀:【特別企畫】上帝的愛跨越藩籬①:以花環為冠冕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