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頻道】成長心態 VS 定型心態

Image Comfreak from Pixabay

過了些日子,耶穌又進了迦百農。人聽見祂在房子裡,就有許多人聚集,甚至連門前都沒有空地;耶穌就對他們講道。有人帶著一個癱子來見耶穌,是用四個人抬來的;因為人多,不得近前,就把耶穌所在的房子,拆了房頂,既拆通了,就把癱子連所躺臥的褥子都縋下來。耶穌見他們的信心,就對癱子說:「小子,你的罪赦了。」(馬可福音2章1~5節)

◉郭毓安(加拿大長老教會牧師)

《心態致勝:全新成功心理學》的作者卡蘿‧杜維克(Carol S. Dweck)認為人有兩種心態:一種是相信一個人的素質是無法改變的「定型心態」(fixed mindset);另外一種則是「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

擁有定型心態的人,認為自己的能力最多只能達到某一個程度,容易因自信心不足,而在意別人的眼光;就算取得一定的成就,也往往害怕嘗試新的事物,因為他們擔心任何的挫折會損及自己好不容易累積起來的成就,也讓自己從此被貼上失敗的標籤。

相反地,擁有成長心態的人勇於嘗試新的事物,就算失敗也無妨,因為他們把這些經驗當作是人生成長的一部分。他們相信每個人的天賦、能力、視野可以透過不斷的勇於挑戰自我與學習新的事物而越來越精進。

心態不同,成就也不同

同樣的,一個組織也可選擇擁有定型心態或成長心態。假如一個組織陷入了定型心態,這樣的組織就會慢慢失去前進的動力。他們害怕改變,容易活在舊有的榮耀而忽略了周遭世界的快速變化。組織裡縱使擁有許多人才,也會礙於互相牽制而無法發揮應有的團隊力量,因為他們難以忍受任何人的缺點,也無法接受別人的建議。久而久之,許多優秀擁有成長心態的人才只好選擇離開,整個組織也因此陷入了惡性循環。
曾是北美最大的電力公司安隆(Enron)因為財報造假而最終破產,就是因為組織陷入定型心態思維而失敗的例子。安隆雖然延攬了許多傑出又聰明的人才,並且將能源交易和金融產品結合,進而推出許多衍生性的金融商品,讓公司達到了巔峰。但這家公司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就是創造出了崇拜聰明才智的文化。

杜維克認為,這就是定型心態的展現,因為在這樣的文化之下,管理層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也看不到自己的缺點。他們也不能容忍別人評斷其缺點,也因此,為了達到零缺點只能選擇在財務報表上造假。他們設立空頭公司來互相進行交易,並且把虧損轉嫁到子公司來掩飾母公司虧損的財報。到最後紙包不住火,安隆只好宣告破產。

另一方面,一個擁有成長心態的組織,會對於新的事物充滿著好奇心,也會勇於去嘗試新的方式。失敗對於他們來說並不害怕,因為他們知道就算真的失敗了,也可獲得許多寶貴的經驗,組織裡的人也有機會擴展自己的視野,精進自己的能力。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這樣的組織相對較有競爭力,也較有機會存活。
美國棒球選手比利‧比恩(Billy Beane),曾經陷入定型心態的思維。他是個很有能力的球員,但是當他陷入打擊低潮時,他不願意求助別人,因為他認為求助別人就表示自己失敗了,他也害怕被別人看到他的缺點。這些種種因素加總起來,讓他的職業球員生涯並不特別起眼。雖然如此,他也慢慢從其他隊友的身上體會到,除了優良的能力之外,心態更重要。後來,當他成為了奧克蘭運動家球隊的總經理時,用的是成長思維來管理球隊。他網羅與提拔球員不是只看他們的個別能力,而是更看重他們的心態,也因此,他領導的這支球隊在2002年創造出驚人的103勝的佳績並取得分區冠軍,並在往後數年屢創佳績。

教會也可以檢視自身思維

教會跟許多其他組織也一樣,需要擁有成長思維。否則我們很容易活在昔日的榮耀中而沒有看到其實周遭的鄰里、身處的社會已經大大的改變了。我們容易因著過去取得莫大成功的方式,而忘了我們還有許多進步成長的空間。我們也可能擔心改變的效果不如預期,而躊躇不前。我們可能習慣了一些過去的傳統,而不願意調整自己迎來改變。更可惜的是,定型思維會讓教會最寶貴的資產,也就是人,失去發揮團隊戰力的潛力。

在馬可福音2章的記載中,有一段非常有意思的故事:有一天,耶穌來到了迦百農,在一間房子裡教導眾人,有許多人聚集聽耶穌的教誨,除了房子內,門前的空地也滿滿都是人。就在當下,有四個人抬著一個癱子也來了,因為他們想要耶穌來醫治他。但是門前門後通通都是人,他們沒有辦法靠近耶穌,就只好在耶穌講道的時候拆了屋頂,然後把癱子與所躺臥的褥子從屋頂縋下來帶到耶穌的面前。耶穌看見了這個癱子,就心生憐憫並醫治了他。(參馬可福音2章1~12節)

在這個故事裡,耶穌並沒有斥責這四個朋友怎麼把屋頂拆了,也沒有在講道的時候制止他們,耶穌反而心生憐憫,赦免癱子的罪並醫治他的病,倒是在場的文士們議論紛飛。其實,只要眾人願意讓開一條路,這四人大可不必大費周章拆掉房子的屋頂。而這位癱子也就可以順利地被抬到耶穌面前了。

我們也可以捫心自問是否擁有成長心態,或者不小心陷入了定型心態卻不自知。如果可以因此更靈活些,或許也會讓更多未信者們有機會可以接觸到福音呢。

曾稱霸美國籃球球壇的麥可‧喬丹(Michael Jordan)做過許多人都不看好的一件事情──從職業籃球退休,並挑戰棒球。他每天認真練習,享受著純粹打球運動的快樂。他並沒有活在昔日稱霸籃壇的榮耀中,也不擔心揮棒落空會讓他的名聲受損。他棒球確實沒有打得很好,但無損他在體壇的地位。他的人生也因勇於嘗試新的挑戰而更加豐盛,這就是成長心態的展現。

教會──上帝子民的團契──也需要有成長思維,我們可以勇於嘗試新的方式來讓更多人認識耶穌,就算失敗也沒有關係;我們不見得要把天花板打洞,但可以在其他硬體方面做些巧思,與人互動也可以更細膩,活動設計可以更有質感等。不要像故事中的議論紛飛者在旁看戲、講風涼話,卻忘了要幫這位有需要的癱子來接近耶穌。

事實上,教會最重要的資產在於人,而不是多了一塊磚,或者少了一片瓦。磚瓦破了可以補,空間不夠也可擴展,但人才如不能發揮所能則非常可惜。既然上帝賦予每個人不同的恩賜,教會可以鼓勵會友們去發現與精進這些才能並參與服事,用成長心態適時修正方向,讓更多人有與耶穌相遇的機會。

用成長心態突破窠臼

現在我們可以重新想像一下這個記載在馬可福音2章的故事。假如故事裡所有的人都擁有成長心態,那會是怎樣的一個場景呢?或許,當這四位朋友把癱子帶來到屋子前的時候,門口的招待人員一看到這四個人來臨,就馬上協助帶領他們進入屋內,輪椅也推到門口預備好,這位癱子就能被扶到輪椅上推過坡道而不費力。這四位朋友們身上本來所攜帶的繩索、斧頭、鐵鎚等預備要拆屋頂的沉重工具通通都用不上了,這些工具都被放到了角落處。

當這位癱子被帶入屋內時,人潮雖然多,但在場眾人都很有禮貌且主動地讓出一條通道來好讓他們通過;最前排的椅子也被妥善安排好了來讓他們入座。當耶穌看到這位癱子時,耶穌就心生憐憫醫治了他。更妙的是,這次在場的許多文士們並沒有竊竊私語,而是鼓勵並讚美那些參與服事的弟兄姊妹們。最後所有的會眾一起唱詩歌讚美上帝。就像故事的結尾所描述的:「眾人都驚奇,歸榮耀與上帝,說:『我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事!』」(馬可福音2章12節)

擁有成長心態的教會,將會鼓勵會友追求屬靈的生命,勇於操練,精進自己的才能,嘗試新事並容許犯錯。在這條信仰的路程上,成長心態的思維可以讓我們持續學習改進,也讓我們可以謙卑下來好讓上帝來更新我們。這樣,上帝的活水可以源源不斷地灌溉我們的心房,讓我們的生命更豐盛,也讓更多人因著我們正面積極的態度來認識耶穌,不是嗎?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