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回應】正向觀點看鬼月

(相片提供/Pixabay)

◉呂宗學

《台灣教會公報》3677期台文世界刊登陳俐雯〈笑談鬼月普渡〉一文,談到小時候聽到長輩講的許多故事,讓她非常驚惶,晚上也不敢起來「放尿」,非常幽默可愛;文章後面也描述到現今社會,大多數民眾還是非常相信這習俗,拜「好兄弟」的誠意與熱鬧場面也都非常鬧熱。3678期公報廣場刊登理查〈鬼月禁忌勿迷信〉一文,前面三分二回憶這些禁忌,後面三分之一提到信主後不再受這些禁忌束縛,最後一段再指出,現今社會許多人已經不再受這些禁忌影響。

筆者是公共衛生教授,研究領域之一是社會流行病學,所以非常關心影響健康與疾病的社會文化因素,我比較傾向以正向觀點看鬼月這個習俗。

禮儀、神話、習俗與禁忌是人類學非常關注的議題,因為這些都是維繫部落與社會穩定發展的重要力量。譬如利未記的很多儀式規定,由公共衛生的觀點來看,很多都是避免傳染病爆發的有效措施。這些也是維繫以色列200萬人在曠野生活40年不會因為瘟疫死亡的一股隱形力量。

如果將這些規定轉換成擬人化的故事,更容易讓大多數民眾印象深刻而且容易配合執行。炎熱夏天發生許多溺水意外事件造成許多冤死,以好兄弟出來抓交替的擬人故事,可以產生相當的約束力,減少民眾涉足水域,減少溺水意外事故死亡發生。筆者曾經做過台灣鬼月減少溺水死亡的研究,並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

再者,準備食物給好兄弟孤魂野鬼,也是一種良善的關懷行為,與馬太福音25章35節所提及的很相似:「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流落異鄉,你們收留我。」(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這幾年全聯福利中心在電視上的鬼月廣告也很有創意,鬼不是那麼可怕,鬼也需要愛與關懷,也有遺願想要有人幫忙完成。

最後,當一個社會不敬神、不怕鬼、沒有約束,許多殘暴行為就會發生。我們應該以處境神學宣教的角度正向再思這普遍存於民心的鬼月習俗。 (作者為基督徒)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