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婷屏東報導】屏東中會牧師、傳道師夫婦委員會自9月26日舉辦為期3天的第2次在職訓練,首日上午在屏東中會竹田教會舉辦講座,邀請台灣基督教天梯夢協會理事長、曾任精神科醫師的蔡茂堂牧師以「走過藍色的幽谷」為題,談憂鬱症的牧養關懷。

屏東中會議長鄭嘉惠牧師在課程正式開始,引用以西結書36章26節經文勉勵;她講述「綠野仙蹤」的故事,主角們在冒險旅程中重新認識自己、獲得成長,以此點出傳道人們或許在牧養與服事過程受傷、關閉心門,但別忘記還有屬靈的夥伴同走上帝恩典的道路。

(攝影/林婉婷)

「憂鬱不是讓你超越或克服,而是讓你共存,一步、一步走過。」在第一堂講座中,蔡茂堂開場便直言,憂鬱是人生無法避免的情緒,因為人生不可能避開損失,而憂鬱就是「曾經擁有但又失去」的失落、負面感受。

蔡茂堂指出,在婚禮中,每個人都很快樂,在喪禮中,所有人都很傷感,但細數與離世者的互動往事,這些思考會豐富一個人的生命智慧。因此他在主禮告別禮拜時,都會盡可能安排讓遺族傾訴心情的時段,藉分享讓「哀傷」變成「感恩」。

他也提醒,眾人要暸解所關懷對象的心理健康問題為何,例如是有起有落的憂鬱症,還是需要藥物治療的其他疾患?有些可以倚靠陪伴改善病況,但有些需要專業介入,若不清楚,恐怕給出錯誤的建議。又「睹物思情」,環境和情境會影響人的心情狀態,蔡茂堂進一步說明,傳道人處理憂傷議題時,安慰的話語要謹慎,否則可能因為不貼合對方處境,反而變成在當事人的傷口灑鹽。

(攝影/林婉婷)

什麼會引起人的哀傷?美麗的消逝、人生的曲折、智慧的重擔;而哀傷不全需要言語,也會表現在表情和肢體上,例如皺眉、抿嘴、垂頭喪氣,甚至像在母親子宮般彎腰曲背、尋求安全感等;要讓情緒紓緩,除了「哭泣」釋放,也可以透過「活動」來轉換心情。

蔡茂堂強調,傳道人不要自己替會友診斷是否患有憂鬱症,這部分交由專業醫師;但傳道人可以協助觀察,重點在於:「心情低落」(Anhedonia)和「興趣喪失」(Abulia)持續2個禮拜;這兩者可以更直白理解為「不爽」和「不願」。

每個人都有「角色」:牧者、家長、子女、朋友、伴侶……蔡茂堂解析,情緒不需要一直很穩定,可以高昂或低落,但只要能夠扮演好在不同情境的角色,就沒問題;若是不能扮演角色、但能保持「現實感」,則是「官能症」;最嚴重的是不能扮演角色又失去現實感,這樣就需要尋求治療。

(攝影/林婉婷)

蔡茂堂提到,同樣是哀傷的表現,「哀悼」則是因為生命遭遇重大衝擊而影響情緒,而「憂鬱症」則是關係到生理的變化。針對後者,需要教會禱告、陪伴與關懷,不需要因此尋求醫療;而針對前者,教會仍可以禱告、陪伴與關懷,但也要尋求醫療協助。

最後針對自我照顧,蔡茂堂提醒:傳道人要設定合理目標,排出優先順序,承擔適當責任,請長執、同工配搭;結交知心良友,避免離群索居;參與娛樂活動和適度有氧運度;恢復情緒需要時間,不要想著一步登天;避免在當下做出重大決策;抱持謙卑與感恩,接受親友協助,「耶穌説彼此相愛。」蔡茂堂指出,這句話的意思是指「自己」也是要「被愛的」。下午的第二堂講座中,蔡茂堂更深入探討信仰程度與心理健康與否的問題。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