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台灣房角的基石

俄羅斯總統普丁於9月21日發布局部軍事動員令,這是俄國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首見,預計徵召30萬人投入烏克蘭戰場,此舉造成俄國年輕人逃亡潮,邊境湧現出境車潮,出國單程機票被一掃而空,軍警憲兵直接衝進學校及公司抓丁,普丁更將逃避兵役的最高刑責一口氣調升至十年有期徒刑。

曾有部電影《大敵當前》講述二戰期間蘇俄傳奇狙擊手瓦希里的故事,重現列寧格勒保衛戰中慘況,被調上前線的年輕人,第一個人只拿槍,第二個人只拿子彈,被迫往前衝鋒,不准後退,督戰隊會槍決回頭者,武器彈藥只能從陣亡者手中拾取。

沒想到二戰結束許多年後,俄軍做法竟無太大變化,根據外電流傳的報導,俄羅斯在沒有適當訓練的情況下,就將徵調來的年輕人送上戰場,有人僅三天就在前線陣亡,更何況對俄方士兵來說,這從來就不是一場保家衛國的戰爭,而是領導者為遂行野心所發動的侵略,無怪乎俄羅斯青年必須逃亡。

烏俄間的士氣消長同樣顯而易見,對基層士兵而言,一方是失敗就沒有明天的誓死捍衛家園,一方是在軍令不明的狀況下遭誘騙上場。僵持七個月後,看似弱小的一方依然團結奮戰,逐步收回失土;看似強大的一方卻深陷泥沼,國家已確定走向衰退與黯淡。

政治領導者要將人民帶往何處,其動機、方向與願景是何等的重要。台灣有幸在民主前輩的奮鬥下,享有關懷切身政治事務的權利,不像俄羅斯僅能聽命於普丁一人,然而遺憾的是,選戰一打響,競選討論的不是視野格局與國家未來,治理的理念退居次要,反而讓學歷與論文擂台大賽成為主角。

政治的治理,不應該只有空洞的發財口號,更不該由求學過程順遂的菁英獨占鰲頭。每個人因家境與特質殊異,學業表現背後有複雜成因,然而從第一名到最後一名,通通都是台灣的重要成員,更有權利過問政治事務。若具備相符才能,就有能力扮演好政治家角色,本與學歷優劣無關。

詩篇118篇22~23節記載:「匠人所棄的石頭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這是耶和華所做的,在我們眼中看為希奇。」身為基督徒公民,我們更期許台灣成為一個成熟多元的社會,政治人物是以公義、憐憫、慈愛等屬天價值來治理國家,而不是以智商與成績來論個人高低。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