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廣場】學歷?實力?何者為重?

(相片提供/Pixabay)

◉張盟宜

年底大選已近,各地選舉活動也日益升溫。許多候選人的過往歷史一一被翻出來檢視,而最近最火紅的,就是各候選人的學歷了。拜科技之賜,近幾年進修所寫的論文,都被拿出來比對,到底是引用還是抄襲,也是被吵翻天。甚至有候選人在情急之下,說自己一向是資優生,不像另一位「前候選人」出身為排名較後的學校,才會需要灌水加料,要找名校為自己「升級」。

說到底,台灣這種文憑主義,在民主社會中也算是相對少見的文化。多數的參政者應該不是初出社會,需要藉由學歷來讓社會大眾認可自己的能力。但放眼望去,許多競選廣告卻又幾乎都標榜候選人是出自哪個名校,或是有幾個學位,少見列出自己的專業,及從政後主要的政見目標。難怪最後會有人疑惑:到底是在選做事的人?還是要選資優生?又,會念書的人,就代表有能力把事做好嗎?

雖然重視學歷在台灣社會已是見怪不怪的文化,但反觀教會本身──我們自己──是否也是這種文化的推手之一?照理,信仰更強調的是行為與品格,然而許多教會也在世俗文化的影響下,為了鼓勵教會的兒童青少年有好表現,而發放起獎助學金。當然這可以是激勵孩子追求進步,然而,教會也多以學科成績,做為授獎的標準。筆者曾私心在想,耶穌的十二門徒中,如果身處現代,到底有多少人可以名列在獎助名單上?又,那位拿出自己五餅二魚跟大家分享的小孩,如果成績不夠好,恐怕也會被排除吧?

不久前過世的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會被世界如此記念的原因之一,是大家看到她用盡一生,堅守她對職務的承諾;當國家社會遇到危機時,她對大家的演講,也都可看到那充滿信仰精神的無形力量,在在激勵安慰著躁動不安的人心。可是大概很少人知道,她從來沒有正式上過學,自然也沒有所謂傲人的學歷。台灣著名的輪椅作家杏林子(劉俠)也因當年的有障礙環境,讓她只有國小畢業的文憑,但她憑藉著從信仰來的力量,不但寫下許多鼓勵人心的作品,更創辦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造福了更多身心障礙者以及他們的家庭。

所以基督徒如果想改變社會,何不從我們自己做起?讓教會不再只用學科成績為標準,而是鼓勵更多人從小「行出信仰」。成績不優秀的孩子,也能因參與社區關懷服務,或是盡心在教會事奉而被大家看見。讓信仰真正成為我們行為的指引,信實是基督徒的標記。那麼我們的社會,也許就會少一點追求虛名,而讓用實力努力的人被肯定與看見,甚至學習吧! (作者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台南區區長)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